第9章 放弃吧,两全其美(1 / 1)
看到儿子没拐过来弯儿,父亲劝导说:“你渴望上学的想法我知道,但也要面对现实。”
母亲也在一旁帮腔:“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在上学和当工人两个选择上,我觉得还是听你爸的好,诸葛亮说过:‘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思其败’。上大学不是不好,但这是个未知数,还是去工厂保险。”
而艾华呢,强烈地求知欲是他自小播在心中的一株芽。只有在书本里,他才找到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爸爸,记得我小时候,您希望孩子们都好好读书。”艾华平心静气地用爸爸的话对付爸爸:“您还说,不努力学习,将来会没本领,没出息,有这事吗?”
父亲说:“我是说过,好好上学读书没错。但啥事都要权衡利弊,再做决断。”
艾华知道父母一直胆小怕事,历次运动他们既不整别人,也没挨过什么整。
平时在学校,作为校长的他主动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自己做检讨,说执行了错误教育路线,没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他还狠斗自己的私心一闪念,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说自己挨个从教室门窗外看老师教学方法和课堂纪律,是怕成绩上不去,自己这校长没面子;说捧个带嘴描花刻字的泥茶壶在校园转,是不正确的生活情调;说让上课迟到的学生在校园运动场里跑两圈再进教室,是对农民子女的阶级感情存在问题等等。
同时,父亲砸破了一个铜脸盆,还分几个晚上烧了不少线装旧书和外国书。
老人出来阻止说:“书可以给学生娃们看呀,自己的孩子也喜欢。再说,纸还能做饭引火用。”父亲吼道:“你不懂,别管”!在原则面前,他忍不住发火。
那天,艾华看到父亲又悄悄往竹筐子里装书,知道晚上要掂出去烧。他翻了翻,见是些世界名著,便从中偷偷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悭吝人》,还有《悲惨世界》、《呼啸山庄》几本书,藏进自己的抽屉,压在课本下。
过两天,艾华不放心,把书揣进怀里,分几次送到同族艾淮军家。淮军虽比艾华年长三岁,但长艾华一辈,艾华称他为淮军小叔叔。
他告诉小叔叔:“帮我保存好啊。”
淮军说:“我知道,放心吧,都在床板底下铺着。”
后来,艾华看到母亲将安徒生的童话《拇指姑娘》也找出来准备处理掉,便说:
“妈,这是孩子们读的书,我还看的。”
母亲只好把书递给了艾华。
父母在旧社会过的尽是担惊受怕的日子,为求学历尽艰辛。解放后,称得上是文化人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相信党,跟党走,听党的话;相信组织,服从上级安排;对新中国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坚持在艰苦的大山里教书育人。如今,他们不愿看到儿子落在时代后面。
就这样,在两个选择上,两代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你没听说过吗,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亲没说完,突然将手里的白瓷茶杯猛摔在地上,房间满地瓷片和茶水,散发着热气。
艾华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很少惹父母生气,更没见父亲发这么大的火。
他惊呆了,因圆上学梦竟让父母伤心至此。艾华一扭头,跑了出去。
渐渐地,他想想父母说的上大学还有道道门坎在前面,还是有道理的。接着又想起了小石,因为推荐上学在他俩之间“二选一”。
我是否退出呢,让小石去算了,他是我的好朋友啊,发扬一下风格也是应该的。同时,自己等待河阳工厂招工,也算听了父母的话,而且没风险。
这样做两全其美,艾华决定放弃了,他要立即赶回生产队,告诉“大事队长”,好让干部和社员们别为自己一人的事耽误生产、操心费神。
但是,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条路也走不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