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趣话运动养生 (2)(1 / 3)
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其中,有偏重肢体运动,模仿“五禽”动作,意在健身强体的,为外功型,即为通常所说的五禽戏;有仿效“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的,为内功型,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来治疗疾病,甚至被用于散手技击、自卫御敌的,如五禽拳、五禽散手等;还有以柔劲为主,讲究动作的姿势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五禽戏巧妙地把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予以有机结合,使道家的“熊经鸟伸”之术发展为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保健养生功法。作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五禽戏对后世的导引、八段锦,乃至气功、武术有一定影响,不仅得以流传和发展,而且成为历代宫廷重视的体育运动之一。
《八段锦》中的气功养生法
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广播体操,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广播体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锦》。其实,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也有说是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记易学,适合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练习。从北宋起,八段锦便开始流传,渐成为一项普及性的健身运动,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其魅力可见一斑。
《八段锦》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此功法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到目前仍在流行的是晚清时所传的歌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结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文八段又称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其图式出南宋·河滨丈人《摄生要义》。明·王圻《三才图会》载有类似图式并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笺》概括的歌诀如下: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生津。
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脚频。
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精。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
子后午前后,造化合乾坤。
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遵生八笺》亦附有功法八图,包括歌诀都有详细注释。曹无极《万育仙书》也曾转载此诀,后世流行颇广。
目前常见的《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坐式八段锦练法如下:
1.宁神静坐
采用盘膝坐式,正头竖颈,两目平视,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静坐3-5分钟。
2.手抱昆仑
牙齿轻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时即咽下,谓之“吞津”。随后将两手交叉,自身体前方缓缓上起,经头顶上方将两手掌心紧贴在枕骨处,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时枕骨后用力,使后头部肌肉产生一张一弛的运动。这样反复10次,并调整呼吸。
3.指敲玉枕
接上式,以两手掩位双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