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九章 如荼(1 / 2)

加入书签

南北的大饥荒并没有缓解,粮食短缺已经成了天下最大的难题。大晋南方的旱灾严重,北方战火纷飞,百姓们根本无法开展生产。饥荒1直没有缓解,情况依旧糟糕。在这种情况下,粮食成为了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徐州衙署上下对今年的秋收极为重视。在未来的1到两年内,粮食至关重要。对于保障徐州的安全和赈济以及换取重要的战略物资都至关重要。

和往年1样,李徽亲自挂帅督办此事。派出官员各地坐镇,将秋收之事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李徽知道,当此之时,唯有手中握有活命的粮食,才能让徐州军民心中安稳,也更能体现自己治下的这片土地实实在在的优越之处。

秋收从南徐州开始,1路往北席卷整个徐州。到9月初,横跨千里的南北徐州以及青州4郡的秋收胜利结束。南徐州不出意外的获得丰收,得益于大量的复合肥以及这几年大力建造的灌溉水利系统,在降雨偏少的年份,依旧取得了较好的守成。

令李徽意外的事,北徐州4郡经过两年的土断和助农措施,荒芜的土地大幅度被开发和复耕,秋粮的产粮也颇为可观。按照4郡初步统计的数据,4郡秋粮产量可保证自给自足。

这其实1点也不奇怪。北徐州原本便为燕国所占领,土地开垦和开发程度相当高,否则关东也不会成为秦国的大粮仓了。所欠缺的只是安定的耕作环境和人力罢了。

当初大量关东百姓逃入北徐州,李徽大量收容了他们,以优惠助农政策吸引他们扎根。去年冬天他们还需要从南徐州调配粮食物资赈济,但经过今年夏粮和秋粮的丰收之后,基本上便已经完全可以保证自给自足了。

不得不说,几名南方大族任郡守也还是有些本事的,自家都拥有大庄园,对农耕之事甚为熟悉,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至于青州4郡,目前还需要大力赈济,迁移人口,吸引安居。假以时日,方有成效。

总之,1个月的时间,紧张的秋收落下帷幕。但很快,境内便有大量的贩卖私粮谋利的事情发生。

飞涨的粮价,紧缺的粮食会让1些人将徐州粮食物资贩卖到外地以牟取暴利。在以前,李徽自然是鼓励商贸往来,多余的粮食卖出去,百姓增加收入也没什么不好,但是现如今,这是绝对要禁止的事情。

徐州衙署紧急颁布法令,严禁贩卖私粮处境,严禁任何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事宜。违者严惩不贷。百姓的粮食除了交纳部分之外,若想售卖,1律由徐州官署所辖部门统1收购储存。

没想到这件事倒像是捅了马蜂窝1般,1些商贾和地方大族以不公平为由鼓动闹事,搞得气势汹汹。也有官员进言说,这么做是强买强卖,有鱼肉百姓之嫌。

李徽索性张榜公布了事宜,征询百姓意见。晓之以利害,告知粮食留在徐州的重大意义,官府平价买卖粮食是为了什么,让百姓们进行公论。

百姓们的反应很真实,针对1批闹事的百姓口诛笔伐。

“人要是忘了本,那还是人么?当初咱们1无所有,是李刺史给了地给了牲口还免税,让咱们活下来。如今有吃有穿日子过的好了,种了粮食却要卖到别处去,卖高价。这还有良心么?”

“就是,见钱眼开么?李刺史说的很清楚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什么价格收,什么价格卖,官府起到1个调节赈济的作用。”

“外边都什么样了?咱们在徐州的百姓烧了高香了,还不满足么?还黑了良心见利忘义么?这些人就是白眼狼,喂饱了他们,反咬1口。还胆敢闹事。谁要是闹事,便是跟我们徐州百姓过不去。你们闹事,便是砸了我们饭碗,坏了我们的好日子。”

“建议李刺史将他们全部赶出徐州去,让他们去外边过好日子去,嫌弃我徐州不是么?那便轻便就是了。”

“对对对,将他们赶出去。”

李徽听到了这些议论,心中颇为欣慰。都说百姓是麻木的,你为他们好,他们也未必说你好,反而以为是心安理得。稍有不如意反倒会骂你。但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的百姓是知道好歹的,知道孰是孰非的。

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说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公布3天之后,李徽下令对幕后指使者进行惩办。对为了牟利的地方大族和1些商贾下达禁令,禁止他们经营粮草物资的资格,禁止他们参与徐州任何工程采购项目的采买供给。并且,对1帮说客官员进行撤职罢黜,永不录用。

对于参加闹事的百姓,李徽倒是没有真将他们赶出徐州。但惩罚是必须的,这些人既然为了1些蝇头之利便可以闹事,那么褫夺他们的田亩耕牛,让他们过过苦日子是应该的。留下基本的田亩,够他们生活便可以了。

李徽固然不想做恶人,但是李徽也绝不当圣母。同心者同行,李徽会带着1起走。既然不识抬举,不懂感恩,见利忘义的话,那么李徽也会毫不犹豫的舍弃这些人。

其实,这并不是第1次在徐州掀起的风波。每1个决定出来,都会招致1些反对之声,总有人出来闹些小风波。比如之前徐州尊儒法之学,建立地方官学,教授儒学的时候,便有许多人出来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