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1 / 2)
过了几天,谢楹突然找了个由头,在早朝上将崔士安斥责了一顿。
崔士安面色不变,恭恭敬敬的当众认了错,称以后必将牢记娘娘的教诲,事事小心。
散朝的时候许多人朝崔士安望去,他既是谢楹的心腹,也是她的妹夫,谢楹怎么会突然朝他发难?
崔士安听着这些人的安慰和打探,依然是那副温煦的表情,只说是自己做事不够谨慎,别的口风一点都没露。
众人见打听不到消息,也就散开了,心里没当回事,太后要稳定朝纲,还多有倚仗崔氏的地方,想来也不会因此疏远了他。
这几日谢楹都陪着小皇帝,小皇帝的心思又慢慢回了过来,两人和好如初,宫里伺候的奴才们都松了一口气。
盐政新法一开始推行的并不顺,只是在谢楹的强力支持下,凡是阻碍的人都被直接被找了错处下了狱,不知有多少人在私下诅咒她,却也没什么办法。
变革非一朝一夕之事,等到年底,看新法能为朝廷带来多少利益,才能堵住这些人的嘴。到时候再想推行其他新政,自然也容易许多。
既然在这个位置上,自然要做一些事情。谢楹现在还没有以天下百姓为先的信念,只是想着她做的越多,手下的人越多,才越能牢牢抓住权势。
小皇帝年纪太小,各方势力都在看他这个位置到底做不做的稳,稍有差池,恐怕就会引起天下动乱。她只能强势一点,更强势一点,压住所有人。
在盐政新法渐入正轨之后,谢楹也就顺势在朝上提出了开恩科的打算。
科举三年一试,逢朝廷庆典也会加开恩科,新帝登基以来还没有取过士,开恩科也在情理之中,纵然知道这是谢楹收买人心、招揽贤才的手段,大臣们也没什么理由反对。
开恩科的消息一出,天下士子顿时欢欣鼓舞。主考官自然是新任礼部尚书孟庭茂,此人也是太后派,朝中有人暗暗忧心。
五月乡试,九月会试,无论朱门寒门,都开始做起了准备,若是恩科中第,他们就是新朝第一批天子门生。
会试之时,天下读书人齐聚到京城,有人向朝中大臣们投文,有人在诗会文会中博名,一时间热闹非凡。
本次会试,一改以往重诗赋之风,而把策论题放在了最前面。
考试后,除了自觉发挥太差毫无机会的人直接黯然回乡,大部分学子都暂时在京城中住了下来等待结果。
科举考试不仅看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更看一个人对时局的把握。若是不合主考官的喜好,纵然有再高的才华也不能得重。故此参与科举考试之人往往费尽心机打听主考官的倾向。
本次主考官孟庭茂曾在盐政新法中一力支持变革,可见其态度,学子在答题时便也大胆了几分,在称颂天恩之时,也多有针砭时弊之言。
会试结果出来之时,谢楹要亲自主持殿试一事也在朝中掀起了一阵小风波。
早朝之上,反对的人吵的脸红脖子粗。皇帝主持殿试,登第之人才是天子门生。太后主持,那这些人算什么?
“本朝从没有太后主持殿试的先例,这不合礼法!”
谢楹眼睛都没抬,直接道:“本朝也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你是说哀家不应该坐在这里吗?”
这位大人涨红了脸,想要斥责谢楹却又不敢。
“圣上也会出席殿试,哀家不过代圣上行事罢了。”
朝中大臣就更无话可说了。
“既然都没有意见,那就散朝吧。”
回御书房的路上,小皇帝问谢楹:“太傅说这些读书人读了十几年的书,就为了这场考试,是真的吗?”
谢楹道:“天下读书人都想入仕,别说十几年,苦读几十年的都有。”
小皇帝咋舌:“那这些人真辛苦,还好朕不用考试。”
谢楹看他一眼:“圣上是不用考试,可圣上要治理天下,必须懂的比他们更多,不然就会被蒙蔽了。”
“朕要怎么治理天下?”
“选贤任能,勤政爱民。”
“这样就能做个好皇帝了吗?”
“圣上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功过自有后人评判。”
小皇帝想了一会,问道:“朕要是做不好怎么办?”
谢楹笑道:“圣上还小呢,现在好好学,有这么多大臣辅佐你,圣上还怕什么呢?”
“母后也会一直陪着我吗?”
“是啊。”谢楹道,“不过圣上以后会有自己的妻儿,可能就不需要母后了。”
“不要,我要母后一直陪着我。”
谢楹的笑容里带着苦意,自上次争吵过后,两人之间虽然和好了,却一直有道淡淡的裂痕,小皇帝也许还不清楚,谢楹却隐隐明白,等他越长越大,两人之间的裂痕也许终有一天会长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殿试在集英殿举行,谢楹带着小皇帝一起来到殿中,士子们不敢直视天颜,三拜九叩行了大礼。
小皇帝走了个过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