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观时待变(2 / 3)

加入书签

这座坚城。

智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能够大略知道“新郑”城内的情况,不是得知高层的商议内容,只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对基层影响较大的事情。

基层的楚军和郑军是互相猜忌,两国的高层很快发力想破除谣言。

问题是原国这边既然能够对“新郑”城内发布谣言,怎么可能让两国高层随随便便就破除谣言呢?

斗怀想要诱使原军立刻攻城,不用说又是两国高层经过严谨商讨得出的方案。

一定是“宛”那边的战况传进“新郑”城内,两国高层想让“新郑”这边进入到城池攻防战阶段,吸引原军针对“新郑”投入更多的兵力,助力“宛”那边的友军脱离险境。

现在有一件事情让楚、郑两国以及原国这边都需要花心思猜测。

宋军又重新靠近郑国边境地带,他们却是停在“雍丘”了。

原国这边一直在极力争取宋国,宰予等前往“商丘”做学问交流的原国人没有遭到恶意针对,也没有得到高规格的接待。或许能从宰予等人在宋国遭受的待遇,看出宋国君臣仍在犹豫?

八万宋军屯驻“雍丘”不动弹就是宋国君臣犹豫的一种体现?关于这点倒是很符合宋人的脾性,他们长久被打压惯了,碰上了强权容易心虚,遭遇需要做出抉择一时半会难以下定决断。

智瑶为什么一直没有下令攻打“新郑”呢?一来是楚国和郑国一再有援军过来,再则就是一应攻城器械还显得不够多。

“楚、郑二国为‘新郑’而灭之军,几多?”智瑶问道。

智开难掩兴奋,说道:“不算去年,仅是今年便有四五万之众。”

春播结束才多久?刚过去不到两个月,距离秋季到来还有个把月的时间。

原国大军围困“新郑”之下,着实会让楚国和郑国生出急迫感,他们越是着急想要为“新郑”解围,遭到原军的伏击或是围歼机率就更大。

智瑶问道:“你可知为父所行之计为何?”

智开根本不用思考,答道:“乃是围点打援。”

类似的套路被智瑶用的次数太多,能够被称之为经典的战例并不是在“新郑”产生,事实上是很久之前围困“鲜虞”而歼灭了中山国回援大军的那一次。

智开说道:“父上,司寇率军侵入楚地,楚国难有援军再次北上;郑国国小民寡,两年丧失四五万大军,便是再有援军,为数必然不多;我军何时攻打城池?”

智瑶笑了笑,反问道:“你以为应当何时攻打?”

这一次,智开没有马上回答。

郑人对“新郑”极度偏爱,长期屯驻全国七成左右的兵力,维持十万人足够吃两年的囤粮,尤其城内的水井多到吓人的地步。

“新郑”位于黄水和洧水两条河系的交汇处,注定了地下水资源不会缺少,换作其它地理位置,真不是越多的水井就每一口都能保持水量。

有足够的粮秣,再加上没有缺水的困扰,并且城池还是当世第一坚城,不在人的思想上出现问题,外敌单纯想要使用武力攻克真的是太难了。

有一小会之后,智开才说道:“先行歼灭‘宛’城之敌,使‘新郑’沦为孤城。待楚地受袭消息传来,搅乱楚人军心。或是攻城之时?”

智瑶觉得智开的眼光已经可以,说道:“‘新郑’周边既然多水,为何不可使用水攻之策?”

水攻?智开很清楚原国这一边没有在黄水或是洧水修坝,不由用困惑的眼神看向智瑶,呐呐地说道:“孩儿观‘新郑’地势,若非接连暴雨,确难实施水攻。”

没错的,郑人真是选了一个都城的好所在,保证了水源充足的同时,还不惧怕水攻。

除非老天实在作美,要不然无法采取水攻这一点,智瑶已经从公输氏和窦氏那边得到证实。

这一下,智瑶对智开就更满意了。

开国之君的能力和眼光不够很难打下江山,继任之君完全不懂军事则是极容易丢了江山。

智瑶不奢望智开有多高超的军事才能,一些基本常识怎么都应该懂,才不会容易被朝臣瞒骗和误导。

“敌军突遭围困,城小粮寡难以持久。你率常备军前往,务必全歼之。”智瑶说的是‘宛’那边的联军。

智开知道这是摘桃子积累声望,由于年轻气盛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服从了智瑶的安排。

八天之后,也是智开抵达“宛”的第四天,关于宋军新动向的消息传了过来。

“六万宋军已至‘制田’,再有三日便可抵达‘菟氏’。”司马穰苴将沙盘上代表宋军的旗子挪了一下。

韩庚问道:“如此说来,宋国果真与我作对?”

司马穰苴答道:“太子率军往‘宛’,如若‘宛’之敌军尽灭,‘新郑’短期之内再无援军。”

下面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再说。

宋国本来就是看出形势对楚国为首的联盟不利,出于唇亡齿寒的觉悟才选择站到原国的对立阵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