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时候(二)(三)(1 / 1)
小时候(二)
有人说,当一个人总碎碎念过去时,就说明他老了。——题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谁家都不富裕。父母是石化企业工人,那在村里人眼里,是那么令人羡慕的活路!亲戚里道,说我父亲是“国家干部”,这让我困惑了好多年,公司里科长处长经理比比皆是,他们不是干部吗?怎会轮到我的工人父亲?
原来,在朴实的庄户人家眼里,吃公家饭的,都是干部,乡长镇长是,我父亲当然也是。
他们经年累月在土里刨食,一年忙到头,管饱了一家人的肚皮就不错了,落不下几个钱。而我的父母能有固定的收入,冬天里公司再分点煤炭白菜,过年分几斤石灰水鸡蛋、一个猪头,在村里人眼里那是天堂般的生活了。再加上父母的节省,勤俭,有点积蓄那是必然的。
那时,姥姥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一出生,姥姥就来了。
小时候(三)
父亲
爸爸和妈妈属于那个红色而偏执的年代,那个不计得失、一心付出、不落人后的年代!
父亲是退伍军人。关于他俩,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结婚当天,响应劳动号召,简单仪式后,挽起袖子拿起铁锹镐头,到山上挖水渠去了。我懵懂的童年,不知道那是为什么,如同现在的孩子,听到这些,会以为是天方夜谭一样。那是属于他们的婚礼,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以这种方式完成:千百人的工地,人声鼎沸,热血沸腾,铲锹纷飞,没有人会讥笑他俩的积极革命,那是时代的熔炉!是他们革命婚姻的见证!
其他,就没有太多了。挂在父亲嘴边的最多的是姥姥的“传奇”。
三轮车吱呀吱呀的轧着厚厚的雪,爸爸把我和弟弟紧紧拥在怀里,用他的体温温暖我们,那是在回老家过年的路上。黄巢关大岭大雪封山,45°角的斜坡直上直下,让所有的老司机都望而却步。那时是没有“驾照开除自学成才”的马路杀手的,车金贵,哪怕是有辆小货车,也是全村里的宝贝。嫩伢子是不能碰的,摸一下都不行。我和弟弟趴在爸爸的怀里,听他讲述姥姥的故事。
冬天山里的寒气如暴君肆虐,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奶奶得了就严重的肺心病,她的生命在50岁就画上了句号!愿天堂里没有贫困,没有痛苦,耳边不再听到她拉风箱般的喘息声!年30一大早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奔丧回家,年30也是爷爷的生日,巧合让我们这些后辈不能忘记。老家里,据说讲究丧事不能“过年”,上午草草火化,简单丧礼后,我们爷仨踏上了囧途。没有车,依旧是大雪封山!有个族叔在乡政府做厨师,他说乡长值班,下午晚些时候有乡政府的吉普车回青州。我们早早到了乡政府的院里,屋子里的炉子生着火,却不能温暖如春。我们仨依偎在黑黑的炉子旁,望着黑红色的碳火舔着水壶,听爸爸讲姥姥的旧事。
响应号召,父亲51岁那年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的一步:买断离岗,成了自谋职业者。公司经理亲自找上他,一再挽留他。他是钳工,手里有金贵的锅炉证,更是压缩机“大拿”!经他手耸立起的铁塔球罐,不计其数。远到茂名,近在齐鲁石化,哪个厂区没有留下过父亲的汗水?父亲一生好脾气,对人好,懂得感恩!这一次,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婉拒了经理的好意。从此,公司里少了一个技术工人,石化建筑行业里多了个东奔西跑的包工头。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他经常说,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当了一辈子班长,身边走马灯似的来了一波又一波实习技术员,他们有的成了分公司经理,有的成了公司经理。而他,最后离职前只做了一年的质检科长,他不会用电脑,在办公室闲坐尴尬,还隐隐占了“别人”的位置,坚决辞去!
他的决心,在于争一口气!
公司里,我们一家人口碑好。都知道他有两个儿子,可是因为穷,总被人瞧不起。他拼死拼活挣钱,也不能改变什么。有一次,他跟着一位能干厚道的项目经理去施工,酒后的父亲开玩笑说咱们结亲家吧。居然把那位吓的支吾起来。感谢经理的厚道,让父亲明白了贫穷背后的东西。
60岁的父亲,到了正式退休的年龄。他褪去了老板的光环,谁找他也不再接活。为了身体不好的母亲,也为了不再奔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