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资本主义社会(4 / 10)
,由于弹夹子弹外露,有时子弹不一定对齐双园开口,为了使子弹对齐开口士兵装弹的时候往往在钢盔上磕几下使之对齐,而到战争后期,弹夹的张力很大从而使得这一方法难以顺利实施。当一次压入弹仓的弹夹在子弹打光之前再次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作为半自动步枪,弹仓容量还嫌太少。不同年份生产的M1步枪
折叠编辑本段装填方式
折叠单发子弹
将活塞杆(operating rod,拉机柄是它上面的一个附件)拉到最后。保持枪口向下倾斜,将一发子弹装入弹膛,并用拇指使之就位。用右手掌缘顶住垃机柄,使活塞杆稍向后移动。右手拇指按住托弹板顶部将其压下,使枪机可以向前滑动。从托弹板上移开拇指,松开垃机柄,使活塞杆回到前方。 M1式加兰德步枪弹夹
折叠满弹夹
左手托住步枪的重心位置,将拉机柄向后拉到底。枪托抵住大腿或地面。右手将一个满弹夹放到托弹板顶部。拇指按住弹夹中最上面一颗子弹的中部,将弹夹直向下压入弹仓,直到卡住。迅速移开右手,让枪机向前运动。注意,在装填过程中不需要将活塞杆按在后部,因为只要弹夹最上面的子弹仍然受压,它就不会向前移动。为了完全关闭和锁住枪机,有可用需要用右手向前拍打拉机柄。[4]
折叠半满弹夹
按前述装填满弹夹的方法托住步枪。将活塞杆拉到最后,将一个空弹夹装入弹仓。向弹仓内放入第一发子弹,放在托弹板顶部左侧。将第二发子弹压入弹夹,让子弹向下移动同时旋转,直到它卡到位置上。用同样方法装入其余的子弹。右手掌缘抵住垃机柄,使活塞杆稍向后移动。右手拇指按下最上面的子弹,让枪机推动最上面的子弹前进。移开右手,让活塞杆回到前方。[4]
折叠编辑本段生产数量
1936年正式定型命名为“美国.30口径M1式步枪“,简称为M1步枪,加上设计师的姓氏而称为“M1加兰德步枪“。
1937年投产,该年8月,首批M1步枪出品,取代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机成为美国军队制式装备。最初仅春田兵工厂生产, 1937年产量为945支,1938年产量为5879支,直到1940年1月才提高到日产20支。
1940年增加了温彻斯特公司作为M1步枪的生产承包商。春田兵工厂(36~45年)大约生产了3,526,922支,温彻斯特公司(40~45年)共生产了513,880支,二战结束时两家公司共生产了超过400万支M1步枪。
朝鲜战争爆发后,春田兵工厂重新生产M1步枪,至战争结束,又生产了168,500支。另外,陆军军械部还委托了其他三家公司生产(搞笑的是竟然找了家生产收割机的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IHC),但数量极小。
春田兵工厂直到56年仍在生产,但也逐步减产。
1957年5月17日,M14式被美军正式采用,自此M1步枪正式停产。总产量方面,百度给出的是约550万,维基给出的是约540万,而我从上面的数据算出来的总数是421万,差了120万的数量,估计网站上的数据包括各种衍生型。 M1步枪纪念版本
折叠编辑本段衍生类型
折叠狙击步枪型M1C
M1加兰德步枪有多种衍生型,包括加装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型及没有服役的测试型号,当中狙击步枪型包括M1C(又名M1E7)及M1D(又名M1E8)。美国伽兰德M1C狙击步枪(带枪口消焰器型)
M1C在1944年6月取代M1903A4成为美国陆军制式狙击步枪。将原本M1加兰德改为M1C需要加装镜座、瞄准镜及改装机匣,而由于M1加兰德采用顶端漏夹装埴,镜座安装在机匣顶部左则。因为改装M1加兰德成为M1C需要大量时间及工序,结果春田兵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推出简化版本,名为M1D。M1D装有改良的机匣及镜座。
M1C及M1D在韩战时期大量装备美军部队,在195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亦以M1C作制式狙击步枪,而其后美国海军亦有采用改为7.62 x 51 NATO的M1加兰德步枪。
M1加兰德步枪有两种比较有趣但没有服役的改装型号,M1E5及T26又名“坦克手加兰德“(Tanker Garand),。M1E5装有折叠枪托,T26“坦克手加兰德“装有18寸短枪管及标准固定枪托,其实“坦克手加兰德“从来没有服役过,只是民间市场在二战后为了增加销售额而改装而成。其中没有服役的改装型号如T20E2,T20E2特别之处在于它采用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弹匣,更可改变射击模式为半自动或全自动。
在1950年代,意大利贝瑞塔受到北约指示,以美国政府在二战时运给意大利的温彻斯特生产工具来生产M1加兰德步枪,意大利名为“M1952“,其后更衍生出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