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资本主义社会(3 / 10)

加入书签

希望装备M1步枪,从未提出过要进一步改进之类的建议。“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朝鲜战争初期,普遍营养不良且缺乏后勤保障的韩军对美国军援的M1步枪苦不堪言,在仓皇撤退时,往往将该枪遗弃在战场上,因此在五次战役中,我志愿军大量缴获该枪及其弹药,这弥补了我军在战斗中的步枪损失。第二次战役开始后,美军常遇到使用与他们相同型号的半自动步枪的对手,很多战斗中,志愿军都是靠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打败对手。志愿军狙击手也喜欢使用该枪狙杀美军。

M1加兰德步枪根据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提供给许多美国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盟友装备军队。伽兰德曾经在M1步枪上增加了快慢机,改用20发弹匣供弹。M14自动步枪列装后,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的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加兰德步枪的特色,很多部件直接来自M1步枪。

1944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加兰德步枪的基础上,加装2.5倍瞄准镜、枪口消焰器、腮垫等专用附件,命名为M1C\/D狙击步枪。计划取代M1903A4狙击步枪,在二战末期只有少量M1C狙击步枪发放到前线部队中使用。瞄准镜偏左安装,即不影响从上方装填\/抛壳,也不妨碍使用机械瞄具。美国伽兰德M1D狙击步枪(安装M84式瞄准镜)美国伽兰德M1C狙击步枪(带枪口消焰器型)

折叠编辑本段规格参数

M1式加兰德步枪类型:半自动步枪

口径:7.62 毫米

弹药:M1906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7.62×63mm步枪弹)

弹仓容量:8发

枪机:导气式,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1.1 米

枪管长度:610 毫米

初速:865 米\/秒

空枪重:4.37 公斤

枪口动能:3597 J

有效射程:730 米

瞄准工具:片状准星,觇孔式照门

产量:~ 550万

名称: M1加兰德步枪

服役期间:1933年-1957年

用户:美国、二战同盟国、加拿大、韩国、南越、中国及其他

参与战役:二战、朝鲜战争、越战(小量)

研发者:约翰?加兰德

研发日期:1924年

生产商;春田兵工厂、温彻斯特、

Harrington & Richardson、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贝瑞塔、春田公司、胜家

制造数量:约540万

衍生型:参看衍生型

折叠编辑本段设计特点

最初的M1加兰德步枪采用的导气装置在枪管上并无导气孔而是在枪口装一个套筒式的枪口罩,当弹头被推出膛口时,部分火药燃气通过枪管端面与枪口罩之间的空隙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向后运动。这种导气方式的缺点是活塞筒与枪口罩连接不牢固,刺刀装配不稳,准星移动影响精度。[3]

1939年伽兰德重新设计了步枪的导气装置,改成为在枪管下方开导气孔的导气装置。从1940年秋天开始,所有新生产的M1步枪均采用新的导气装置。之前已经生产且已经装备部队的5万支M1步枪多被改装成新的导气装置。美国士兵不知道,他们所熟悉的M1步枪并不是最初定型的M1步枪。

M1加兰德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导气管位于枪管下方。击锤打击击针使枪弹击发后,部分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靠近末端处一导气孔进入一个小活塞筒内,推动活塞和机框向后运动。枪机上的导向凸起沿机框导槽滑动,机框后坐时带动枪机上的两个闭锁突笋从机匣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回转实现解锁,枪机后坐过程中完成抛弹壳动作同时压倒击锤成待击状态。枪机框尾端撞击机匣后端面,由复进簧驱使开始复进。 M1分解图纸

机框导槽导引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带动枪机转动,直至两个闭锁突笋进入闭锁位置。复进过程中完成子弹上膛,枪机闭锁。机框继续复进到位,枪又成待击状态。相对于同时代的后拉式枪机步枪(手动装填子弹),M1加兰德步枪的射击速度有了质的提高。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压制手动装填子弹的步枪。

M1加兰德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弹夹有双园开口和单开口两种,双园开口的不论上下都可以装入弹仓,单开口只能开口向上装入弹仓。每发子弹的弹底抵在漏弹夹后壁上,弹壳底部的拉壳沟槽卡入漏夹的内筋中,假如有一发子弹的弹头伸出则其他子弹无法装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