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想不通的建奴(8 / 8)

加入书签

使得穿戴者的动作更加灵活。不过也有很多哥特式铠甲采用两片式的结构,取消了中间的连接甲片。与曾经广泛流行的米兰式铠甲相比重量较轻,活动也比较自由。这样整件盔甲的重量就由全身承担,并且穿着也舒适。

哥特式甲胄的另一个特点在于颈甲(bevor)的使用。夏雷尔式头盔原本作为轻骑兵和步兵的使用的头盔,是无法防护嘴部以下的部位的。因此哥特式铠甲都采用了带有护颚的大型护颈,达到完整保护面部的效果。哥特式铠甲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到了人体的结构,这使得其穿着较为舒适。与曾经广泛流行的米兰式铠甲相比重量较轻,活动也比较自由。作为全身甲典型代表的哥特式铠甲的重量普遍在25公斤上下,躯干部与其他部件相连的关节部分,用鹿皮或者亚麻布作为内衬,并使用锁子甲来进行防护。出于保险的目的,往往还会使用护腋甲来保护腋部。出于减轻重量的考虑,多数的哥特式铠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内侧则缺少防护。德国人所制作的哥特式铠甲的另一特征是在铠甲的表面都敲有棱条来加强防护效果和减重,而这一做法在后来的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上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也是在15世纪的时候,骑士们往往放弃使用刀剑而转而偏爱钝器的原因。在这一时代还开始流行带有矛尖的钉锤,德国人赋予其“晨星“,“慈悲“这些颇有诗意的

名字。为了杀死穿戴此类厚重铠甲的敌人,骑士们还采用了细剑直接攻击脖子,眼睛哥特式板甲图等铠甲防护不到的部位的方法。在奥德堡等地的德国铠甲制作大师们的精心制作之下,产生出了一批极为精美奢华的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外形优美,各个关节部分更是制作的精密合体,德国人的精细可见一斑。

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关节处用锁子甲提供防护,虽然中箭的概率不大,但近战时,战马的冲刺速度加上一柄锐利的长矛,很容易刺穿这些薄弱部位。并且,哥特式铠甲的头盔与躯干部是分开的,虽然转动更灵活,但在钝器猛力打击下,骑士很容易丧失战斗力(尽管还不足以敲破头盔)。因为冲击力不再由肩膀承受,而由脑袋扛了下来。16世纪的铠甲改进了这些缺点,但重量也急剧增加。

马铠在15世纪30年代开始在德国仿制,1480年的产品总重31公斤(不计马鞍)。

万历看了制作出来的板甲后,非常满意钢材的质量,好的钢材是以后工业革命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不光是军事上,在民用以及许多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现在,万历终于可以放心了,建奴已经对大明无法构成威胁了,大明的历史终于可以改写了,当然现在灭掉建奴没什么意义,因为建州穷山恶水,如果建奴打起游击战,即使派大军去,也不是一时半时的功夫能灭掉的,要徐徐图之,最好他自己来找死,就象这次一样,可以省掉许多麻烦。

话说老奴派出去5000精锐骑兵,也就是想找机会吃掉一些明军,出口恶气,没成想过了几天,连一个人都没回来,连个报信的都没有。

老奴觉得不对劲,派人四处寻找,没多久就发现5000具尸体,全都被扒光了,没盔甲没武器连头都被割了。

老奴大惊失色,因为看到身体上的伤痕全都是在冲锋的时候死去的,明显是火器造成的伤痕,但是明军哪有可以击穿重甲这么历害的火器。

从尸体挖出来的枪弹来看,可以确信的确实是被火铳射杀的,皇太极建议,暂时不要和明军做大规模的接触,在搞清楚事情真相前,这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