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想不通的建奴(6 / 8)
失。
现在没有机床之类的东西,只能利用水利为动力做冲压制造板甲比较合适,找了几个工匠一说这个想法,工匠说皇帝真是英明,我们大家做了几十年的盔甲了,没有一人想过这么好的方法,全都是靠手工一点点的打出来的。
结果没几天就搞出来一个用水力为动力的板甲冲压机,效率一下增加了好多倍,板甲结构简单,但是防护能力强,因为是用优质钢造的,所以抗打击能力极强。
板甲:
古代的军事装备,板甲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保护安全盔甲,这是相对于由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的。
发展历史
板甲(共3张)在14世纪以前,西欧铁甲与其他地区一样,以锁子甲为主,鳞甲、札甲为辅。传统意义上的板甲雏形为14世纪初出现于西欧的铁胸半身板。同一世纪末,米兰的铠甲工匠们率先尝试用钢板制造出整体的铁手套、护臂、护腿和大型的护心镜;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作为单纯的铠甲来穿着,而是作为锁链甲和鳞甲、札甲的加强部件,靠皮带固定在铠甲的四肢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板甲出现于15世纪初(但这时板甲材质比较劣等),锻造大型弧型金属的技术和冶金技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后世整体式铠甲的基础。尤其是在1400年左右,在材料学上出现了重大突破,就是发明了高炉:燃烧温度的上升使铸造铁的出现成为可能(在此之前使用的都是块炼铁),钢铁生产量大增。另一方面,水力锻机的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指引下的冶金技术发展等等,奠定了这个时代中铠甲工艺飞跃的基础,使15世纪成为板甲成型并获得大发展之时代。人们很快发现:板甲的防护力和同等重量下带给士兵的灵活性为其他铁甲所不及,而且还提供了冷热加工的更加便利的条件。无论是锁子甲还是鳞甲、札甲,由于其构成要件(小铁圈、甲片等)太小,加工极其繁琐,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也难以加工强化。人们认为:14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形势的逆转,与板甲的发明不无关系。板甲与英国长弓的对抗,被认为是“盾“超越“矛“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是板甲成熟的标志。16世纪至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时期。也因此而开创了历史上一个新的时期,专家们为了穿甲而日夜殚精竭虑,开发出大批古怪的新式武器。
然而16世纪中,大型火绳枪的出现,使板甲抵抗力第一次出现不足。在子弹面前,做工良好的板甲确实可以有效抵滞正面的穿透,但巨大的冲击力常会导致护板向内凹陷而出现损伤,子弹与板甲撞击时发生的振动同样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这使沉重的板甲在实战中愈发力不从心。17世纪初,号称滑膛枪的新火绳枪及燧发枪普及到士兵手中,轻便而巨大的威力为当时绝大多数板甲所无力抗拒。此后板甲渐入衰落期。除装备数量日趋减少,全身甲逐渐为四分之三甲乃至胸甲取代外,质量也下滑了。钢铁工业不足以将优质钢铁推广的弱点到19世纪中方以近代高炉为基础之工业为基础克服。然而击发后膛枪之威力又再次凌驾防护装备之上。故而除个别案例外,板甲之最后遗存仅在一次大战中以胸甲形式出现。
其他地区未能发展出全套板甲,然而大型护板及“鸡胸“构型提供的防护力已为世人所尽知。土耳其除进口及缴获之西欧盔甲外,16世纪后自产碟甲,以锁甲连接钢铁板以为补充。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有铁护胸板,此装备亦见于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近期的《阿克巴大帝》中即有此类道具。日本于战国后期,发展出南蛮胴具足,为仿自舶来品的产品。
前研究板甲发展过程和防御能力的最完善的专著为:《骑士与风炉: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甲胄的冶金学历史》,布里尔学社(brill academy)出版,阿兰威廉姆斯著。
折叠编辑本段研究论文
《some aspects of the metallurgy and production of european armor》
by craig johnson, first published in the armored proceedings symposium notes, 1999
(作者craig johnson,是arms & armor inc的生产经理。)
冶金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制造护甲时使用“钢“的程度比过往以为的要广泛得多,而几十年前许多学者以为多数护甲是铁制。
约1300-1650年的板甲时代,所用“钢“与现代精钢完全不同,它非常驳杂,同一块“钢“上可能同时有熟铁到中碳钢存在,经常遍布大量炉渣。
硬度但迄今检测过的几乎所有“钢“材都呈现出驳杂不均匀的性质。
折叠铠甲展品之金相学分析报告
马耳他军械库十六十七世纪实战铠甲金相学分析结果:夹渣无淬火
metallurgy 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