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奴的危机(4 / 5)
腹大多数人都反对他敷衍明朝的政策,使得他与臣下的矛盾激化了起来;另一方面,背弃明朝在儒家义理上违反道义,被上升到“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使我三韩礼义之邦,不免夷狄禽兽之归”的高度。
这和前面提到的“戕兄杀弟,屠灭诸侄,暴杀庶母,屡起大狱”都给光海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成为政变者作为借口的所谓“大义名分”。(光海君被废黜后,成为举国唾骂、千夫所指的对象,直到现代其形象才有所改观)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光海君十二年),西人党出身的武人申景禛和李曙开始密谋策划政变,绫阳君李倧(申景禛是李倧的表舅)、具宏、申景裕等因为亲属关系,也逐渐牵涉了进来,之后,赋闲在家的前同知金瑬作为有名望、在军队中也有一些威信的文臣也被拉进了政变密谋小团体。
天启二年(1622,光海君十四年),申景禛以吊唁李贵夫人的名义拜访前府使李贵,阐明举事之意,李贵表示赞同,于是李贵本人、李贵之子李时白、儒生金自点与沈器远、前兵曹佐郎崔鸣吉等都相继加入政变集团,这些因为共同的处境和类似的野心聚集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多,史称“预谋效力者日众”。
从密谋策划政变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到,前后历时不短,参与人数不少,相对来说,保密性就出了一些问题。
这两种观点相同之处在于对几次危机相同:仁祖反正的政变,粗略统计就发生过几次差点使得政变胎死腹中的危机。第一次是李贵想任命申景禛为自己属下的中军,但申景禛行事鬼头鬼脑,遭到领议政朴承宗的怀疑,请求光海君调任申景禛为晓星岭别将,这是第一次危机,不算很大,但也不乏危险,只是光海君和朴承宗心比较大,没有进一步追究。
第二次李贵将其政变的意图暗示给都元帅韩浚谦和自己的上司黄海道观察使李溟两位封疆大吏,韩浚谦是绫阳君李倧的岳父,知道后默不作声闷声大发财,而李溟则将此事和朝中权贵朋友说了一下,因而遭到了司宪府的弹劾被罢了官,于是李贵的举事计划被迫中断;这是第二次危机,已经有点大了,但是政变的端倪没有受到进一步追查而只是传话者被弹劾,说起来也是醉了。
第三次有一个叫柳天机的人向朝中权贵告发李贵居心叵测密谋叛乱,被光海君重用的大北派的领袖李尔瞻指使司宪府和司谏院上疏揭发李贵有“扶护西宫(即仁穆大妃)”之谋,请求光海君逮捕李贵、金自点进行彻查。这时,已经出家为尼的李贵之女攀上了光海君宠妃金介屎的关系,两人甚至“约为母女”,李贵之女在金介屎面前为李贵、金自点说好话,并借了几千两银子贿赂金介屎,因为金介屎的疏通说情,加上光海君早已不满李尔瞻弄权,所以李贵及整个政变集团逃过一劫,只是为了韬光养晦,政变又推迟了两个月。
于是,朝鲜在经过这次内乱的同时,又受到后金的猛烈攻击,眼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土面积就被后金占据一半。朝鲜举国振动,政治开始动荡。
但是戏剧性的是,因为动乱,政变组织者无法应对后金突然的进攻,许多支持仁宗的将领被杀,政变者势力大减,然后光海君的支持者改写了历史,杀掉了仁宗以及一帮忠于仁宗的大臣,自封为监国,同时向大金求和,愿意用粮食换和平。
另外暗中又向大明请求帮助,这个首鼠两端的家伙,大明当然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因为大明现在的万历是蜗牛附身,而蜗牛对高丽棒子完全没好感,觉得让后金去祸患一下朝鲜,也没什么不好,关键是蜗牛知道即使大明现在出兵也打不过后金,八旗兵现在是历史上东亚最强悍的军队,现在连大明自己采取的都是全面防御策略,如何敢去碰这个钉子,那不是自找倒霉吗。
虽然大明没有出兵,但是朝鲜的“粮食换和平”计划被后金接受了,因为冬天来了,本来就缺粮的后金能够不战而得到大量粮食还有每年朝鲜输进的岁币,自然也达到了本来的目的,于是老奴心满意足的从朝鲜撤兵了。
朝鲜是一个贫穷多山地的国家,统治起来相当麻烦,这也是后金不愿意继续占领的原因,后金的人口太少,朝鲜不象大明富饶,所以这下双方都满意了。
朝鲜光海君吸取教训,趁机将发动政变的残余势力一扫而光,所有人这次连仁穆大妃也被处死,这可能是蜗牛穿越以后带来的蝴蝶效应吧。
老奴在打败朝鲜后,声望得到了提升和巩固,在获得朝鲜的大量粮食和物资的情况下,各部落安然渡过了粮荒的危机,因而老奴受损的实力开始逐渐恢复,但是对于大明,各部落首领的看法是大明乃是天朝大国,现在万历又是一个英明的君王,因此暂时不要公开与大明为敌,双方和平有利于后金,因为大明虽然关闭了贸易互市,但是马匹换粮食还是可以进行,所以双方最好停战。
但是万历可不满足,因为朝鲜给后金粮食破坏了他的高价粮食换马匹的计划,不过对大明来说无所谓,因为万历深知世界已经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军事武器的升级,马匹最终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军需物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