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奴的危机(3 / 5)
李尔瞻的庆尚道儒生没有任何处罚。
这实际上是光海君对前期单纯依靠大北派势力的政策调整,也是对自己前期屡兴大狱的做法的矫正,“废母杀弟”的诅咒消解着光海君政权的合法性,让他成为士大夫心目中敌人,光海君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西人派等反对派的成员获得释放并重新起用,李尔瞻等提出的要进一步整肃同僚的建议光海君往往拒绝。
(电影《光海,成为王的男人》中光海君有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平民替身)
光海君没想到的是,西人派等反对派的成员获得释放并重新起用,为“仁祖反正”创造了人员支持上的条件;他对之前屡兴大狱的做法的矫正导致的宽容态度,又直接或间接使得政变的多次近似暴露有惊无险——这才是“仁祖反正”能够涉险过关的主要原因,金介屎纳贿弄权、光海君耽于游宴,则很可能是胜利者的栽赃,不足为据。
(金介屎与张绿水、郑兰贞、张禧嫔被并称为“朝鲜四大妖女”,但多少有些被污名化)
光海君的结局当然是很悲惨的,他被废后,曾经被他打入冷宫的嫡母仁穆大妃对他仇恨难消,曾经想在给明朝的奏文中加入“早加刑章、以谢人民”内容,试图请求明朝同意处死光海君,但被当时的领议政劝止;在遭遇妻子死去(王妃柳氏、昭仪尹氏、尚宫金氏即金介屎、昭容郑氏、昭容任爱英)、儿子儿媳死去(废世子李祬、废世子嫔朴氏)的悲剧之后,光海君又活了18年,此中颠沛流离(每逢变乱光海君都会被转移安置)自不待言,哀愁凄惨也在意中。
(1641年,光海君逝世于济州岛)
有意思的是,虽然光海君因为非嫡非长,其世子地位在早年一直得不到明朝的确认,他本人也对明朝采取阳奉阴违的敷衍态度,但是他纵横捭阖的巧妙手腕让明朝后来对他评价不低,仁祖反正后,明朝官员仍称赞光海君“其有功于天朝也甚巨”,是“十数年来忠顺之臣”,进而影响到明廷质疑仁祖的合法性,迟迟不予册封,即使册封之后,明朝在心里还是把“仁祖反正”定性为“篡逆”;后来明朝也多次向朝鲜过问光海君的生死,某种意义上正因为这样,被冠以无数罪名的光海君最终才能得尽天年。
(韩国历史学家韩明基的著作对光海君评价甚高)
从明朝的态度可知,有文史作者认为光海君下台是因为得罪了明朝(“得罪明朝的结局有多惨?这位朝鲜国王因为外通后金,竟被大臣废黜“),这基本上属于信了所谓“仁祖反正”政变者文宣的邪。
也有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个版本,很多细节相似但也有些重要的地方不同:
西人党势力的代表金瑬、李贵等人拥戴当时朝鲜国君光海君李珲的侄子绫阳君李倧,在癸亥年三月十二日(1623年4月11日)夜起兵于汉城西郊,从彰义门攻入汉城,接着顺利攻入昌德宫并纵火,光海君逃走后被抓回,流放江华岛,其重用的宠臣陆续落网、处死。政变后,绫阳君李倧奉光海君嫡母仁穆大妃之命继承王位,这就是李氏朝鲜的仁祖,因此此次政变也被后世称为“仁祖反正”。
(朝鲜仁祖李倧,李氏朝鲜的第16代君主,朝鲜宣祖李昖之孙,光海君李珲之侄)
名词解释完毕,接下来说说这次政变奇怪而有趣的地方。
这次政变当然和其他任何成功的政变一样,有着暗藏的密谋、精心的策划,但和其他政变有着很大差异的地方是:
仁祖反正这次政变有着N多穿帮泄密被揭发的可能性,过程各种不靠谱简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但奇怪而有趣的是它最终还是成功了。
(李珲,李氏朝鲜的第15代君主,因被废黜而无庙号、谥号,通称为“光海君”)
当时的朝鲜国王是光海君李珲,光海君在宣祖儿子中既非嫡子也非长子,但是以贤能著称,因此壬辰倭乱发生之后,他众望所归成为宣祖的世子,并奉宗庙社稷的神主带领将士官兵驻守朝鲜,为朝鲜击退日本入侵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对他的继位,宣祖一直不情不愿,最后只是因为宣祖突然去世,光海君才最终当上了国王。
为了巩固得来不易的政权,光海君即位后先后针对柳永庆为首的柳派、兄长临海君、金直哉为首的小北派、弟弟永昌大君采取行动,或杀或废或流放,一时间人人噤若寒蝉,最后甚至掀起了废黜嫡母仁穆大妃的浪潮,最后虽然没有废黜,但将其禁锢于冷宫;此外,定远君的儿子绫昌君李佺(仁祖李倧之弟)也除去;
(身为宣祖嫡长子的永昌大君却一直是光海君最大的威胁,被斩草除根时只有8岁)
此外,光海君在明朝和后金之间采取相对中立的立场,他纵横捭阖、巧妙周旋,敷衍明朝,拒绝拖延明朝朝廷提出的征兵要求,对于野蛮生长的后金则拒绝了群臣“斩使焚书”的建议,坚持与之进行国书往来,尽量不刺激他们。
单纯从朝鲜王室的利益和对地缘政治的预判,光海君的中立外交政策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确实不失巧妙,但是,一方面,群臣包括他的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