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回到东海(2 / 3)
得很久了。”
“既如此,元儿便先去了。”
姜元一心道这孩童身份果然有些局限,虽说童言无忌,什么话都能装作不知说出来,但奈何不被人重视啊!
不过好像父亲也听进去一些,不然岂不是在孩子面前,留了个恶毒的形象,他也只能帮到这里了,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叔父吧。
“小公子,后院是往这边走。”
一个仆人在旁领路,姜元一顺从地跟在后面,左瞧右看。
姜府果然富丽堂皇,里面还有一片的风景池,周围都是亭台楼阁,屋舍俨然,遍布假山怪石,小桥流水,和后世的园林都快差不多了。
走廊前面突然迎来了一堆女眷,为首一个年纪最大,眼角都起了皱纹,正满眼含泪地奔了过来。
“孩儿,我的好孩儿,你还记得为娘么?”
那妇人俯下身来,一把将姜元一抱在怀里,眼泪稀里哗啦地流淌下来。
姜元一莫名的有些感动,这位怕就是姜老爷的正妻,将他养大的何氏了吧!
自己的生母王氏妾分娩时难产,虽生下了姜元,自己却命丧黄泉,年纪轻轻还不到二十岁,十年过去,只怕坟头草都不知道多深了。
此后姜元由无法生育的何氏照养,那是一个千娇百宠,只是后来姜元突发病情,喝了太平道小小仙师三碗符水,经华佗去毒后变得痴傻,姜老爷遍访名医,百试无果,渐渐冷落了这对母子。
姜元一想到前世里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负债累累,不知跟谁跑掉了,后来家境富裕又多了个后母,对自己实在说不上怎样好。
现在看来,前世的生母和后母,远比不上这一世生他的王氏妾,以及养他长大的何氏夫人。
“阿母,孩儿怎会不记得你呢?”
姜元一叫她一声母亲毫无心里阻碍,何况这时候无论嫡出庶出,都要管父亲的正妻作娘,而生母却叫做姨娘。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无论今古,孝道始终是华夏人极看重的美德,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一生都无法偿还。
“皇天在上,诸神庇佑,元儿的病终真的好了,何氏感激涕零……”
何氏见姜元不复之前的痴傻,喜极而泣。
“呀!傻哥哥会说话了!”
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偎依在妇人身旁,大概不过五六岁,将手指了过来,颇为惊讶地喊叫。
姜元一撇头看去,前面五个妇人人手一个小女孩,最大的比自己还稍稍高点,最小的还在襁褓吃奶的年纪,其中几个还怯生生地躲在后面,小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
抚额叫苦不迭,姜元一差点忘了,自己还有五个姨娘,六个妹妹,这以后可有的受了。
而在厅堂之上,姜钰昌听到侄儿见过兄长,已去了后院,这才步入厅堂。
“姜老爷为何还要迟疑,早点赈济流民便可早救一人,难道刚才小公子的话,还不能令人警醒吗?”
徐庶、郑缺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他们不想让姜钰昌失望,哪里懂得姜老爷不见弟弟,绝不松口的心思。
“在外良久,今日算是回到家了,钰昌见过兄长!”
众人转过身来,只见来的那人可不就是姜钰昌么。
徐庶、郑缺二人急忙见礼,口称先生,姜钰昌微微颔首,嘱咐几句便让他们回郡守府去了,二人知道他与姜老爷有事相商,立即请辞离开了。
“钰昌啊,之前我在徐州布施,让我节省粮食的是你,现在让我开仓放粮的也是你,我说钰昌啊,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兄长难道不曾听闻,京都已经大变,少帝被废弘农王,各个郡县都在招兵买马,进京勤王吗?”
“若依钰昌所言,天下将起祸端,我姜氏更应将米粮攒在手里,岂可凭白去养那些流民,这可是我姜氏几代人的心血啊!”
“兄长此言差矣!
其一,此次返回东海,我已与刺使大人商议,这批流民只纳三年田赋税,其余所得皆由我姜家所得,这批流民便相当于我姜家佃农,怎么算得上平白养活他们,败坏祖宗基业;
其二,安置这批流民,我姜氏名望大增,到时还有谁将我姜氏看做奸商恶贾,此乃光耀门楣之善举;
其三,乱世若要自保,定当招募护卫,现在我姜府上下奴仆不过百人,若遇匪祸乱兵又岂得济事,当从流民中挑选精壮,他们受了我姜氏活命之恩,哪里不会为主家效死!
诚如以上所言,今日之施恩,来日得偿报,只是一桩大买卖罢了,我早年带队行商,可曾出过纰漏,兄长信我啊!”
见弟弟有理有据,言辞恳切,又念着木已成舟,无法挽回,姜老爷悠悠一叹,目光疑虑地看着弟弟。
“钰昌啊,你不似以往啊!”
姜钰昌心中一跳,暗道兄长慧眼如炬,这都看出来了!
不过这事不是他的主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