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王熙凤影射释疑(2 / 3)

加入书签

中志》,所幸后来被沉冤得雪、重获自由。一个太监能写出这样煌煌巨作,在此我对明朝的太监不能不表示钦佩。事实上明朝太监有才学的确实不少,三宝太监郑和、大太监冯宝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不少人都很有才学、书法了得,有的甚至文武双全。

刘若愚亲眼目睹了魏忠贤的发迹到衰亡,他对魏忠贤的评价是很到位的。

“好色”——魏忠贤做了太监还好色,看来其假太监(留了一粒****)之事并非空穴来风。王熙凤也“好色”吗?很有可能,长得好的帅哥,她都喜欢,也不管什么辈分不辈分,先是和贾蓉有染,后来又和更年轻帅气的贾蔷又勾搭。对贾芸好,一方面贾芸本人表现不错,马屁拍得好,另外与贾芸长得帅也有很大关系(贾芸直脱脱第二个宝二爷)。

“饮啖嬉笑,喜鲜衣驰马”——是不是想起了凤姐在贾母面前都能肆意的嬉笑?还有王熙凤每次出场的鲜丽辉煌的衣着打扮?

“不识文字,人多以傻子称之”——可巧,凤姐也不识字,我想背后也因此被下人们取笑过吧。

“担当能断,顾猜很自用,喜事尚谀”——凤姐是有担当的,也能当机立断,协办宁国府,绣春囊事件的自我辩解等事件,充分表现出了王熙凤的才能。但王熙凤也是刚愎自用,擅自弄权。比如私放高利贷,弄权铁槛寺。至于喜欢揽事、爱好阿谀奉承,那更不用说了,这是王熙凤的最突出特点之一。

作为太监,魏忠贤犯的是历史上权势太监的典型性错误:欺上瞒下、打击异己、党同伐异、专权朝廷、中饱私囊、祸害天下、私生活不检点、……(现在的贪官们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贾府的链二奶奶、金陵王家的大小姐,王熙凤竟然也犯的是“贪官们”的错误,特别那么多比她年长的都巴结着认她做干娘,她也不怕折了自己的寿,没想到在诗书簪缨的贾府竟然还有这样的江湖习气,实在是匪夷所思。只能说作者是为了忠实于影射的原型,而牺牲了艺术的真实。因为魏忠贤玩的就是这一套,阉党里他的干儿子干孙子无数,什么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五十孙……遍布朝廷内外。

王熙凤私放高利贷、收受贿赂,私自往娘家转钱财,可谓是经济上不干净。

王熙凤拾掇外人状告自己丈夫(导致后来贾琏被处死)、弄权铁槛寺制造两条人命、借剑杀人逼死尤二姐导致老公无后,可谓是政治上不清白。

经济上问题,贾府可以容忍,毕竟在经济上王熙凤是功大于过。但政治上的错误,是王熙凤最终被赵姨娘告黑状、邢夫人将她往死里整、贾琏狠心休掉她的根本原因,可怜她一生机关算尽、意悬悬半世心,却落得家亡人散各奔腾,自己也上吊自尽赴黄泉。

魏忠贤也是典型的经济问题加政治问题,对于经济问题,明皇帝可以容忍。

何况总体来说,在经济上魏忠贤也是功大于过。他主政期间,大明朝至少还有钱花,各地灾荒能得到及时救济,江南百姓负担在可接受范围内,尤其是前线将领袁崇焕、毛文龙等粮饷始终得到保障,(这一点特别重要),所以这些前线将士对九千岁是由衷感激的。各地给九千岁建生祠,还真有不少是发自内心的,连袁崇焕也为他建生词,很大原因也是因为魏忠贤对前线将士的支持。看看以前的熊延弼和后来袁崇焕自己,如何被文官们背后拆台、捅刀子而最后冤死,就知道袁崇焕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激魏忠贤的。那个毛文龙是对魏忠贤感激涕零,要是魏忠贤不倒台的话,袁崇焕也绝不敢擅杀毛文龙,毛文龙不死,皇太极未必能轻松吞并朝鲜,更直接导致了毛文龙的手下反叛,尚可喜、耿仲明等降清,后来与吴三桂组成了南下灭南明的汉奸主力“三藩”。

而到了崇祯皇帝时,尽管崇祯帝本人带头倡导节约勤政,还大搞裁汰冗员、精兵简政,结果裁来裁去驿站裁了,结果导致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下岗失业了,加入了起义大军。整个崇祯朝,大明经济上是入不敷出,拆东墙补西墙,前线将士的粮饷得不到保证,接连出现将士哗变投降,灾民得不到安抚反而连年税负加重,崇祯低声下气地向官员们求银子,结果这些官员们个个哭穷,等到李自成大军对他们一番拷打,个个吐出十几万雪花银来,也真是讽刺。想当初魏忠贤就有高招,他是主张对江南的商户征税,而不是盘剥已经不堪重负的农民。但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官僚们不干了,因为明朝所谓的商户其实多是官商(跟现在差不多),那些钱庄、当铺、绸缎庄……很多都是官宦家族的产业,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都有各自外面的商铺、庄园。东林党人还理直气壮:咱们当官的,食君俸禄、为君效命,拿的是死工资,凭啥向我们收税啊。可问题是他们个个身价巨万、妻妾奴仆成群,向你们多收税何错之有?

魏忠贤的覆亡在于政治上的错误,这是任何皇帝不能容忍的,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崇祯不至于置他于死地。魏忠贤权倾朝野,对东林党人的打击手段残忍,肆意弄权,大明朝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帝(贾府上下眼里只有王熙凤,不知有贾琏。“谁知自娶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