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3章 处置(1 / 2)

加入书签

随着李靖的命令下达,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收押一个个投降的吐蕃士兵。因为吐蕃方面都是数万人,单单是收降这一事情,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等到下午傍晚时分,才完成了这一事情。与此同时,前面官道上布下了的**,也已经全部处理干净。

李靖把所有人羁押起来后,便率众往前,又再度回到了军营。

这个时候,军队驻扎下来。

李靖却安排了一队士兵往前,径直来到坞堡这里,把坞堡直接拿下。毕竟如今的坞堡,已经没有兵力镇守,轻而易举就夺取。

拿下了坞堡,那么便打通了通往吐蕃的道路。

大军能径直进入吐蕃。

李靖却暂时没有处置吐蕃士兵,也没有处置禄东赞和吐蕃,只是把所有人羁押下来。中军大帐内,李靖和李承乾相对而坐,李靖说道:“太子,这一战已经是取胜了,按照老臣的建议,便是所有吐蕃人,尽数处死。因为留下这些人,根本没有用处,只能是纵虎归山。至于禄东赞和松赞干布的处置,臣建议请示陛下。”

李承乾一听,很是惊讶道:“卫国公,所有的吐蕃人尽数诛杀,是否有些杀戮过甚了。”

李靖说道:“太子,老臣是军人,所以不提其他的道义上的事情,老臣考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一件事,眼下放走了禄东赞、松赞干布,以及所有的吐蕃士兵。他年,吐蕃一定还会寇边的,还会侵袭边境。到时候,必然有所损失,甚至于会有百姓惨死。”

“年年复年年,最终损失的百姓,可不止一两万百姓。因为眼下不覆灭吐蕃,等到吐蕃卷土重来,那么必然会损失无数的。”

“仇恨已经结下,就不可能化解。”

“所以与其仁慈,不如铁血。因为仁慈是假仁慈,铁血反倒是真仁慈。对于自己人,应该是给予各种优待,唯有对敌人,才应该是以铁血手段。”

李靖微微一笑,捋着胡须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太子是否决定和采纳,就看太子自己的了。”

李承乾思索了一番,说道:“卫国公的分析,和先生其实相似,大体都是这个意思。我本人,也是赞同的。不过具体如何,具体该怎么安排,那就请父皇定夺了。”

李靖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就由太子安排书信了。”

“没问题!”

李承乾点了点头,他安排那也没有什么。

当即,李承乾便回到自己的营帐,撰写了书信后,让人火速送回长安。消息送到长安时,已经是九月初,李世民一看到书信中的内容,顿时大喜。

俘虏禄东赞、松赞干布,且俘虏所有的吐蕃士兵。

这是大功一件。

只是李世民看完了所有的书信内容后,皱起了眉头。因为李承乾在书信中,提到了对吐蕃人的处置,而李承乾自己也表明了态度,那就是为了杜绝后患,以及震慑吐蕃人,杀所有的吐蕃人,在边境筑京观示威。

所谓筑京观,便是以尸体堆积而成。

这是示威。

不过涉及到数万吐蕃人的性命,李世民却是也不能一言而决,他当即安排了人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来议事。

三人进入后,李世民把书信递给了三人看。待三人浏览完,三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为振奋。

因为这一战取胜了。

一战取胜,吐蕃自此便失去了根基,尤其连自身的赞普和大相都被俘虏,这对吐蕃来说,那简直是致命的影响。

李世民说道:“现在你们都看到了,那么都来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办?”

长孙无忌想了想,便直接道:“陛下,臣赞同太子的决定。我们如今的实力,已经是极强,吐蕃敢于胁迫大唐,敢于和大唐开战,这是必须要处置的。如果不杀鸡儆猴,南面周边的一些小国有什么想法。所以这一战,便彻底杀了这些人筑京观。太子的建议,臣极为赞同。”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玄龄,你足智多谋,你有什么建议?”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记得太子随卫国公出战时,太子身边有普济、玄照两位高僧,还有其余长安各寺庙的僧人同往。昔日,有十三棍僧相助陛下。如今,又有百余僧人相助太子,这是一桩佳话。但同时,这些僧人前往传法,也能让吐蕃人仰慕大唐的威严。有了这些僧人,又有了我们的大军,且俘虏了吐蕃的大军,如此天时地利人和,都不覆灭吐蕃,反倒是纵虎归山,那就错失良机了。所以臣认为,可以采纳太子的建议,杀吐蕃人筑京观立威。”

杜如晦道:“陛下,臣也赞同。”

三个人,持相同的意见。

李世民那棱角分明的面庞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说道:“没想到,这混账小子的决定,竟然是得到了你们的一致赞同。罢了,既然你们都同意,那么就按照太子的提议办。把所有吐蕃人,尽数处死,然后攻伐吐蕃。”

“陛下圣明!”

一众人齐齐开口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