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 当天龙遇见历史(1 / 2)
所谓“和断”,就是使双方和好,解仇结盟,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和断是有条件的。双方必须协议,必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赔偿。纠纷中打死的人,须由对方付出偿命金,在宋代吐蕃民族中流行称为“骨价”的赔偿法,杀人后可以用钱來赎命。。“既论死,仍偿其资,谓之骨价”;另一种和断法,则是以羊马來赎死罪。。“黠羌杀人,辄以羊马自赎”。
这些古老的“蕃法”、“羌法”现成在那里,但法律的执行,必须要有大威能者以雷霆手段,镇压那些怨怼之心,使之畏服不敢生反抗之意;或者有大德之士,以公仁睿智,安抚众心,平息众戾,虽凶狡之辈亦甘而俯首。
吐蕃这些年群龙无首,欲求一大威能者,真如镜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但还好有鸠摩智这一位大德之士,现在就坐镇在这里,足令所有吐蕃人仰望。
如果是平时,鸠摩智必然对这些部族间纠缠不清的陈芝麻烂谷子不屑一顾。。既种业因,便生业果,有这和断的工夫,不如多译两部经书罢!但是今天不同,吐蕃诸部必须捐弃前嫌,团结一心,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因此鸠摩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和断的事宜里去,这是吐蕃内部紧密联合的第一步,只能办好,不能办坏。
吐蕃部族间的纠纷,十成里有九成九都是因世仇而彼此循环相杀,祸及后世,盘根错结,岂是常人可解?
但鸠摩智却不是常人,他是大智大慧者。于是设一讼帐,诸部结仇者环跪于帐中,听鸠摩智剖断。鸠摩智耳内听辞,笔下批判,口中发落,或引蕃法,或证羌法,或取汉蕃间约定俗成的边法,一桩桩,一件件,皆曲直分明,竟无分毫偏倚差错,旁听者尽服其明。
十余日尽,在鸠摩智的明镜高悬之下,吐蕃诸部族间已是怨愆尽释。最后一桩和断完毕,鸠摩智投笔于地,令诸部豪酋尽集其众,燃火而盟。鸠摩智高立于中间土墩之上,大声道:“今日仇已和断,若还有私报之及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已杀人者,皆斩。日后若有负债争讼,须从部首裁断为理.若有先动手相杀乃至质缚平人者,无分曲直,皆判讼负,并罚羊五十、马一。。如此判决,可有不服的吗?”
以诸部豪酋为首,众蕃儿皆罗拜于地,齐声道:“敢不遵大轮明王法谕?”
鸠摩智便叫众人起身,折箭为誓。众人纷纷从命,一时“噼啪”之声不绝,皆庄严许誓道:“和断之后,皆如兄弟,若有沮盟,当如此箭!”誓罢,无分仇怨,皆互敬青稞酒一角,饮毕,众蕃齐声欢呼,声闻四野。
感受着其间那种欢乐气氛,鸠摩智心头激荡,眼中微微湿润。。他仿佛在希望的火光中,看到了美好的明天。
就在这时,忽听有人大笑道:“人心同一,大师居功至伟。。恭喜大师!辛苦大师!”
鸠摩智听了,精神一振,急忙回身合什道:“原來是本识师兄回來了!”
与晁盖归帐落座,鸠摩智也顾不得客气,单刀直入问晁盖道:“依师兄所见,西门庆其人如何?”
晁盖点头道:“贫僧昔年曾与西门庆有旧,虽知其为人光明磊落,但今日其人遽登高位,权力使人沉沦,亦难保其赤子之心不变,因此往见之。。深谈数日,不由长叹息,方知玉可燔而不可毁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折其节,信有然耳。。西门庆真非权势富贵所能蒙其本心者也!其人立论之高妙,胸襟之旷达,非前世之所及也。。大师若以吾言为虚妄,且往见之,真伪立鉴!”
听晁盖如此评价,鸠摩智不由得耸然动容:“师兄竟然如此推崇这西门庆?想來其人定有卓荦不凡之处,小僧必往见之!”
晁盖起身合什道:“大师且去,贫僧告辞。”
鸠摩智惊起道:“师兄哪里去?”
晁盖凛然道:“贫僧欲回大理,向国主段和誉进言,请他亦來参加此番民族会议,共证同盟!”
鸠摩智更是大惊:“那西门庆真有如此才具?!”
晁盖一笑,更不多言,只是合什一礼,提锡杖转身出帐,就此飘然往南而去。
鸠摩智送出帐外,看着晁盖身影渐渐隐沒在川野上,心中的好奇越來越烈,回到联盟处所,立即向吐蕃诸部豪酋们请辞。
吐蕃众子民皆惊,环拜哀求道:“莫不是小人们哪里有做得不到处,怠慢了明王?还望明王明言,小人们悔过便是,只求明王莫弃了蕃部子民!”
鸠摩智安抚众人道:“本尊岂有弃我蕃部子民于不顾之理?我今日之去,正为我吐蕃子民福祉。。今有破宋之西门庆者,欲召开民族会议,吾当先去测其深浅虚实,证其诚意。如有所得,必來还报。。此吐蕃复兴之机,绝不容有失!”
众豪酋听了,皆踊跃道:“吾等愿扶保明王前去!”
鸠摩智摆手道:“我一个出家人,这心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无羁无绊,要尔等扶保何用?何况若那西门庆真有奸雄之志,存一网打尽之心,尔等随我去了,却正是自投罗网,吐蕃从此休矣!。。尔等且住,我独身一行,必能履险如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