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十四章 战争的前奏(1 / 3)
寇希梅率领的12架J20A隐身战斗机抵达卡拉奇之后,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或者说是一种挑战。在印度向印巴边境增兵之后,原驻萨蒙格里的巴基斯坦空军第23中队“禽爪”就换到了卡拉奇,作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就跟红色空军作对的一支部队,“禽爪”中队是很高傲的,尤其是首先换装了J10B之后,这种深入骨髓的骄傲就更浓了。当然巴基斯坦的空军有骄傲的资格。
对于为自己提供飞机的中国,他们很佩服,认为能开发出这样的好飞机时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同时的,对于中国的同行们,他们多多少少有些轻视,毕竟中国空军很长时间没有空战了。而对于寇希梅的两架SU-35BM的战绩,他们认为纯属凭借J20A的强大性能在欺负人。
寇希梅敏锐的察觉了巴基斯坦空军的这种态度,这让她感到有些不妙。现在四团被各个兄弟部队抽调了不少骨干,补充进来的大部分是刚从同型教上下来的菜鸟。尤其是跟自己来的这批人,除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金头盔之外,仅仅还有两名老手,剩下的全是菜鸟。而偏偏J20A的战术层级仅次于地面指挥中心和ZDK-03预警指挥机,一旦有战事,这些眼睛长在脑袋顶上的巴方飞行员不配合怎么办?
对此,寇希梅找到了第23中队的主官,要求来一场“增进互相了解”的TOPGUN,飞机全部使用巴方的J10B!
巴方的主官有些为难,在上报白沙瓦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不过加了一条条件,如果巴方在比赛中赢了,那么希望中方让赢下比赛的人驾驶J20A飞一次。
对此,寇希梅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其实,就算巴基斯坦方面不提出这个要求,她也打算让巴方的主官飞一次J20。毕竟寇希梅很清楚J10B的所有性能,而巴基斯坦的飞行员们对J20的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纸面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数据上。这样配合起来,是要出问题的。
比赛首先是一场2对2,寇希梅和另外一名金头盔组成临时搭档,对手是23中队的中队长和他的僚机。同型机之间的比试毫无发挥性能优势可言,考较的只有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和配合。在配合的默契上,寇希梅和另一名金头盔的临时组合无法和对方相比,在这一点上明显处于劣势。
而在战术上,双方有着明显的不同。
寇希梅他们是在体系空战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中距拦射的占位更敏感一些。而巴基斯坦方面则在体系建设上有这样那样的欠缺,而且经常要面对印度更加先进的战机的原因,他们更偏爱格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J10B那套实打实的四代航电的一种浪费。
J10B是一种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气动布局,也就是说没考虑隐身的问题。哪怕是进气道修改之后对发动机风扇叶片的遮挡也不过是改良气动的一项副产品。在14年得到第一架J10B之后,巴基斯坦对于J10B会在多远的距离互相发现很清楚。所以,双方几乎同时用雷达旁瓣发现了对方。而是双方都差不多是飞在一万五千米的高度上。但是双方的目的却全然不同,寇希梅他们是为了发挥SD-10C的射程,而巴方飞行员则是为了在接下来的格斗中保持能量。
所以,在双方都没有破绽的情况下,只好互相甩出中距弹后,在自己的脱离窗口脱离。一轮下来,谁都没能打下对方。
第二轮,双方都采取了比较冒险的做法。巴方飞行员开始低位进入,打算利用上视距离优势抢先发现。老实说这不是巴方的擅长战术。而寇希梅他们则利用J10B的先进作战管理,来了一次“近快战法”。在未装订目标的情况下发射导弹,然后搜索目标。
对此,巴方飞行员吃了个哑巴亏。对于J10B的相控阵雷达来说,低空的那些杂波并没有带来多少麻烦,上视优势没能发挥出来。而高空高位进入的寇希梅他们则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射程优势,巴方僚机首先被判定出局,接下来一对二的长机也没能翻盘。
接下来的一对一格斗中,巴方飞行员算是见识到了这名看起来典雅沉静的东方女性疯狂的一面。在一万一千米高度互相逼近时,寇希梅发挥了一项四团在志愿军时代就有的老传统。她驾驶着数千万美元的战斗机迎面向对手撞了过去!
迎头攻击从来都是个难题,哪怕是号称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AIM9X和PL-10,你也最好不要在12点方向向你的对手发射导弹。这个时候你用机炮恐怕还靠谱一点。
对于这种不要命的战法,朝鲜战争时期,美国飞行员的做法是躲开,然后利用F-86的水平机动能力翻盘。但是对于同一种飞机来说,谁先躲谁倒霉。
“啊!这个疯子!”23中队的中队长阿里对寇希梅的做法很愤慨,自己又和你没仇!自己的一个横滚躲开了对方,但是也失去了先手,被对方一点一点的越过了三点-九点线,切进了自己的后半球。对于J10B这种角度战机来说,切进对方后半球,只要一次大角度机动,配合头盔瞄准具和高离轴的PL-9C型格斗导弹,对方最好立刻祈祷,或者直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