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筹谋(1 / 2)
李玮来自后世,某种意义上想法更加大胆,也更容易跳出某个圈子来看待一些事情,他的猜测听起来似乎异想天开,但是,对于李昊来说,却是悚然一惊,这个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别看隆安帝这些年做事追求稳当,似乎有些心慈手软的样子,即便是有官员贪贿枉法,多半也不会过于严惩。可是,隆安帝最初登基那会儿,是何等杀伐决断,雷厉风行,不过大半年的时间,就将朝堂上原本那些夺嫡兄弟的羽翼一一剪除,贬谪外放、夺官去职不过等闲,多有被流徙千里,甚至抄家灭族的,也因为那一段时间的辣手,起码有十年时间,朝堂上的官员不敢随意跟隆安帝呛声,那段时间,朝政真是难得地清明。
不过越往后,隆安帝脾气越好,人也显得温和起来,包括几个儿子在内,都以为这样的温和仁善,反而是隆安帝的本性了,却忘了,隆安帝可差不多是提着刀剑,跟自己的兄弟死掐,这次掐出来的皇位。
这主要还是因为,李昊他们那会儿都太小了,谁也不会拿着朝堂上的事情,在皇子耳边嚼舌头,不过,李昊却记得,小时候后宫曾经有过一次大清洗,他还记得,有几个曾经见过的太妃,还逗弄过他,送了一些小玩意给他的,结果,一夜之间,就暴卒了。后宫也悄无声息地少掉了一大批人,连李昊原本身边伺候的两个宫女,也消失不见了,虽说别人给他的解释是那两个宫女年纪大了,母后开恩,将她们放出宫嫁人去了。那也就只能骗骗小孩子,等李昊大了之后,再回想起来,才知道,那两个宫女本就是别人安插在他身边的奸细,被查出来之后,自然只有一个死字。
猛然回想起那会儿前朝后宫的动荡,李昊觉得,李玮说的事情,自己那位父皇还真做得出来,心里不由生出了十分的警惕,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落在隆安帝手上了。
隆安帝如今年纪是真的大了,对于几个儿子之间的争斗,他也懒得多管了,只要不挠的天怒人怨,他并不想插手,不管怎么样,反正这江山最后还是姓李,哪个儿子得了,都是一样的。他忽然发觉,自己能够理解先帝的想法了,因此,对于几个儿子之间的暗流汹涌,他也就是冷眼旁观,看谁落了下风就扶一把。如今看起来,居然是老二李昊不在京中,虽说在京畿没什么有力的臂助,但是,却也汇聚了一股相对强大的势力。
隆安帝琢磨着,不能让老二一直置身事外,既然他想做皇帝,就别光想着做那个在后的黄雀,他得亲身上场,让人心服口服,要不然,即便最后捡了便宜,将来面临的还是个烂摊子,没准还得受到那些自以为立下了从龙拥立之功的世家的挟持,哪怕他要下狠心,别人也得说他一句忘恩负义,刻薄寡恩,这并不是什么好词,人这一辈子,混得无非就是个生前身后名,不管将来是哪个儿子登基,他都不希望他们身上带着抹不去的污点,因为这同时也是皇室的污点。
因此,隆安帝已经琢磨着,过些日子,找个理由,将衡山王召回洛阳,不能让他再游离在外面,搞些小动作了,想要做皇帝,就拿出点实际的来,阴谋诡计什么的,那只适合谋士,不应该属于某个皇帝。
隆安帝挥退了伺候的太监,自个取了一张纸,亲自研了墨,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儿子的名字,至于老三李旭,他直接排除了,他也关注过李旭一段时间,事实上,如今同样还在关注,但是很显然,老三不是在扮猪吃老虎,那家伙,就是猪!之前被撵到了封地,他的封地并不算富庶,但是,中山王府的产业还是很多的,足够他花天酒地。他的封地靠近长安,那边原本也是帝都所在,不过因为后来关中时常大旱缺粮,这次退出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不过,长安城还在,这些年,并未经受过战火的侵袭,作为前朝旧都,出了丝绸之路,往中原而来的商人,也会在长安暂时停留,因此,长安还算保留了几分繁华。老三想要什么,在长安一般都弄得到,这几年隆安帝看那边的人传来的消息,对这个儿子彻底没话好说了。
李旭对于地方上的军政事务,那是半点兴趣也没有,中山王府的人,总是去长安大采购,从各种奢侈品,到醇酒美人,非常享受。跟子嗣已经成为了心病的东宫相比,中山王府,这两年下来,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外蹦,刚开始的时候,隆安帝还能惊喜一下,再往后,听到中山王府又上了折子,要求宗人府为新生的儿女造册上玉牒的时候,他都麻木了。到了最后,他甚至为自己这个三儿子忧虑起来。
隆安帝不是什么不懂民生经济的人物,衡山王府产业就那么多,每年亲王的俸禄也就那么点,偏偏年年王府里面添新人,哪怕只是最低等的侍妾男宠,难道只给人家吃个饱饭,有个地方睡就好了,难道不要月银份例,不要有人伺候?那些地位只比下人高一点的侍妾什么的也就算了,主要还是孩子的问题,几个孩子在没有册封之前,也是没有薪俸,只能靠王府自己养着的,小的时候还好,等到将来大了,需要婚嫁的时候,虽说内务府会根据品级提供一部分嫁妆聘礼,但是,中山王本就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嫡子女也就罢了,庶子女要根据生母的身份,降三等到五等赐爵,庶女在出嫁前就会册封,最高也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