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端倪(1 / 2)
洛阳那边的风雨,自然少不了衡山王府的推波助澜,让原本有矛盾的两个人重归于好,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容易,但是火上浇油,让两人反目成仇却简单得多,何况,两人直接的矛盾本来就不可调和呢,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都是不进即死的结局,谁也不能就此认输!
洛阳那边,东宫跟晋阳王折腾得非常热闹,一开始的时候,东宫那边还总是提出,晋阳王年纪不小了,应该去封地了,结果弄到最后,李旭被折腾得受不了了,灰溜溜地躲到封地上去了,李昌依旧岿然不动,他那边应对方式也很简单,专门找着东宫那一伙人的痛脚踩,今天弄个御史弹劾某官员内帷不修,私德不检,明天上奏,某地官员在任期间,留下了多少亏空,然后再找几个大臣恶心一下东宫,比如说,关心一下东宫的子嗣问题什么的。而且这事,隆安帝不松口,东宫那边再怎么强硬,也是没有用的,结果,如今,朝堂几乎成了两党的战场,亏得隆安帝还算稳得住,不管双方怎么掐,该做的事情必须得做,谁出了问题,谁就回家抱孙子吧,以后甭来了。要不然,大家朝政都不要管了,光顾着拉架就够呛了。
跟隆安帝一样,衡山王府也一直在努力保持着两党之间的平衡,只有他们两败俱伤,衡山王府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朝堂上的事情,李玮一般只具备知情权,至于决策权,那是李昊的事,李玮可以建议,但是他上辈子可不是勾心斗角出身的,这辈子还处在学习阶段,那些朝堂上的阴谋诡谲,说实话,并不是很符合他的性子,他对阴谋很不习惯,他更倾向于堂堂正正的阳谋,只是如今这个态势,很显然,对于衡山王府来说,只有依靠阴谋才能在两强之间,开辟出自己的空间来。
因此,李玮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大多只是了解,然后分析一些事情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他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别的方面。
因为意识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若是他只是个普通的世家子弟,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如今,他却的一切已经绑定在了这个朝代,不管将来如何,总不能看着大靖没落下去。
因此,这几年,李玮一直在做一个工作,那就是统计各地的耕地面积、人口、世家大族的情况。本朝的律例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前朝,当年为了防止土地兼并,还有士族坐大的情况,朝廷对于田赋是有着很清楚地规定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是基础,当然,为了让读书人还有世家有些优越感,自然也有一定的免税特权。比如说,秀才名下的田地,十亩之内免税,超出这个部分的,就要征税,举人就有五十亩免税,中了进士,百亩之内免税。对于官员,各个品级的免税特权也不一样,另外还有爵位的问题,最高的自然是超品亲王,亲王的爵田,一万亩,这是不用纳税的,超出这个部分的,那么就要征税。唯一不需要征税的,便是皇帝的产业,也就是皇庄。
有鉴于开国已经一百多年,各地有功名的读书人,官员贵族,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世家来说,他们有更多的资源培养子孙争取功名,获取相对较高的官位。如崔家,不说普通的有功名的读书人,每一代里面出的各个级别的官员,最少的时候,也有两掌之数,虽说很少有进入中枢的,但是,即便是在外做个百里侯,也会给家族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利益。而且,不论免税与否,国人对于土地的渴求是天然的,尤其,哪怕规定了租子的上限,他们依旧可以将赋税嫁接到佃户身上去,并不会过多地影响他们的利益。
这些数据算不上国家机密,因此,通过衡山王府的渠道,李玮很容易可以得到,并且制作出了一个相对精准的表格,计算出了各地的人均耕地,还有各地不需要纳税的耕地大致数目,以及根据他目前所了解到的世家占有的耕地数目,粗略地估算出了目前的土地兼并情况。
即使他的依据里面并没有加入很多世家的地产不仅仅是在本地,在外地也有这个因素,依然可以发现,目前的土地兼并状况已经比较严重。
另外,李玮也统计了各地的作物种植情况,总体来说,南方要强一些,毕竟种植的是相对高产一点的水稻,平均亩产三石左右,而且,南方可以一年三熟,总能够保持生计,而且还能有些富余。另外,南方山区里面生活的还是蛮族。就像是后世,哪怕医疗条件已经不错之后,非洲那边依旧很少有人愿意过去一样,蛮族生活的地方,遍布瘴疠,而且这会儿生态环境也非常好,丛林中蛇虫种类很多,多半都是有毒的品种,汉人压根不乐意去,哪怕那边出产许多珍贵的药材染料香料,还有什么犀角象牙,甚至多有金银铜矿,但是那边依旧是蛮族的地盘,统治者主要还是蛮族的土司,毕竟,这些蛮族世代生活在山中,那边又不适合耕种,因此打起来汉人很吃亏,最终,朝廷也就只好默许了蛮族的存在以及他们世代固守的规矩,只要他们不捣乱,服从朝廷的统治,朝廷也不会插手他们族内的事情。
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相比较于汉人人口数目的不断增长,蛮族的人口因为朝廷的政策缘故,事实上,一直被控制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准,也就是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