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1 / 2)

加入书签

四月二十五明朝终于把宫庭内的藏书书目送了过來共有两万多部万磊拿到书目之后就派人与明使洽谈图书收购一事与此同时明朝也送來了四万两黄金作为押金万磊也同意明朝派学员进北平工科学院进修开始输出技术

当然这四万两黄金只是押金在沒有得到剩下的十万两黄金之前万磊是不会把核心技术交出去的而且这批进入工科学院进修的学员只能学到一些常识是沒有机会到厂房去实习操作的就算是肄业了也是眼高手低

有了四万两黄金北平行省原本紧张的财政又缓解了下來这四万两黄金折银约二十万银元十万银元用于补偿财政收支剩下的十万银元中有七万充为编修《华典》的经费有三万归入精忠卫用于特殊用途

在和平友好的表面氛围中四月匆匆而过五月的江南已经进入了雨季阴雨连绵浙江中部一个叫浦江的小县却迎來了一支锦衣卫这支军队拿着圣旨直闯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叫孝义厢的江南小村中

而孝义厢也叫郑家庄在明朝可谓是名满天下该村中住的多是郑姓家族子弟并被明太祖朱元璋授为“江南第一家”那御笔亲提的大牌坊就立在厢口彰显着此处的尊荣

而孝义厢之所以名扬天下倍受皇帝推崇是因为郑氏家族自宋代开始就住在这里几百年沒有迁移过这对于立志建立一个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农社会的朱元璋來说无疑就是模范村

明朝户口管理相当严格因为朝廷的税收和徭役都要从百姓身上刮沒法不严格首先老百姓必须要有户帖这就相当于户口本户帖由知县盖了章以后由老百姓自己保存如果沒有户贴那就是流民要被捉去充军的

而官府还会把户贴抄录几份集中装订成户籍每里110户可以编为一册图文并茂每10年修订一回也相当于人口普查一回住在城内的叫做某某坊离城不远的叫做某某厢乡下就是某某里郑家村离城不远所以叫孝义厢

这些装订成册的户籍由各级政府保存分别是中央政府的户部一册布政司一册、府一册、县一册而户籍一定是不能自由更改和迁徙的其实这种规矩并不难理解因为户口和义务是相结合的当然就不能允许居民随意搬家

比如说服徭役早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就推行里甲制度每110户编为一里劳力多产粮多的前10户为里长其他100户划分为10甲每甲10人每里每年要派出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还有其他9人共11人去负担出工等责任

一甲负责一年十甲就是十年一轮这叫做“排年”如此一來每年有九成百姓不必受惊扰保证了农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当然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除徭役但是必须记录叫做“畸零”

十年才轮到一回有九年沒轮到你眼看第十年要轮到了你拍拍屁股收拾东西喊一声:“乡亲们拜拜啦我搬家到外地去了”估计不用等地方官出面收拾你街坊邻居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了

除此之外户口还分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还有一类沒好意思写进來就是乐户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不允许你來回变因为民籍、军籍、匠籍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

其中民籍户口属于户部、布政司、府、县这条线管理;军籍户口属于兵部管理然后是都司、卫所这条线到户部肯定查不着军籍户口;而匠籍属于技术工人那是属于工部直接管理的

而这个世界什么都可能缺就是不缺牢骚军籍的这样说:奶奶的老子这可是高风险职业呀一上战场那就是死人啊老子死了还不算儿子还得上前扑后继沒个头啊看人家农民虽然干活累点却是安全无比羡慕中

民籍的这样说:我们多累呀一天到晚风吹日晒雨淋脸朝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易啊那像人家军户和匠户平时悠哉悠哉政府就给发粮食发工资旱涝保收羡慕中

匠籍的也在羡慕别人:一年从春到冬沒个休息的时候累死我了看看人家民户多好一到秋收以后就放了大假玩个小半年即便农闲要出徭役十年才轮到一回羡慕中

互相羡慕各种牢骚沒办法人总是喜欢拿自己不好的去跟人家好的比当然了这也怪朱元璋太过理想化把治国这件最难的事想得太简单了用这种生硬的户籍政策却引起流民四起这也算是物极必反吧

而作为明朝最理想化的样板村孝义厢除了以呆板闻名于世之外还有一个天下闻名的书院位于东明山麓的东明精舍

所谓的精舍其实是儒士讲学之所跟书院一样而东明精舍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出了两位“帝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濂

作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早年生活在浦江并于离孝义厢不远的青萝山筑室读书后來在供郑氏子孙就读的东明精舍讲学长达二十四年可谓是渊源深厚也正是因为宋濂的关系孝义厢这个小地方才有机会进入朱元璋的“龙目”

除了宋濂之外方孝孺也是在东明精舍学习生活过早在洪武十年方孝孺从宋濂学并讲学于东明精舍接连有两位当时大儒在此讲学东明精舍身价备涨江浙一带有名的才俊集中于此砥砺学问

东明精舍不只是学风浓郁藏书也多宋濂作为“帝师”嗜书如命他所居的东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