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最好的发展态势(1 / 2)
在得到了陈平的指点以后,吴世鑫回去以后就召集了相关部门的官员一起,按照陈平所指出的方向来修改文件了。。
经过整整一天的修改,然后吴世鑫把修改过后的文件再送给陈平过目了一下,经过陈平认可以后,才在第三天早上,被发布到了县政府的网站上,与此同时,县府办还把这些经过了改善以后的政策,发给了所有落户开发区的企业单位。
虽然这些政策距离企业老板所期待的还有一段距离,不过他们也都明白官场上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用时间来慢慢改进的。并且现在县政府肯对这些不合理政策进行改善,相比过去的不管不问,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对于陈平来说,他也只能帮这些企业到这里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努不努力了。
不过这点陈平倒是并不担心的,毕竟这些企业都是朱恒他们这些商人看做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摆脱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政策影响,他们不可能不去努力的。
而让企业从一个消极怠工状态进入到一个积极生产状态,说起来还是需要时间来过度的,但在庐州这里,却省去了这一步骤。
要知道,这些企业在落户之初就已经是做好了生产准备的,他们大量招募了周围因为开发区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培训,成为了工厂的工人,只不过由于后来县政府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让这些企业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才会将这些工人暂时放假。。
至于现在要做的,只不过就是再把这些工人召集回工厂上班就行了,还是比较简单的,更别说陈平已经提前给这些企业打过招呼,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这些企业收到了来自县政府的文件以后,就立即让企业尽可能的进入了全面生产的阶段。
由于生产数据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反馈到政府的,而陈平为了能尽早的坚定吴世鑫的信心,让他对政策改善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再加上陈平自己在庐州这边也确实没什么事情好做的,就在企业进入全面生产以后,找吴世鑫出来一起再对开发区企业进行了一次考察。
这一次的考察对象仍然是上一次去过的那些企业,不过这一次企业的生产情况对比上一次可就有了天壤之别。
他们首先去的仍然还是那家机械制造工厂,因为距离上一次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吴世鑫仍然记得上次很多机床空放在这里当摆设,工作的工人也寥寥无几的情景,不过今天情况却截然不同了,厂房内有很多工人,每台机床也都在工作着,其他书友正在看:。。
那在厂房内回荡着的机器的轰鸣声,让吴世鑫下意识的感觉自己上一次是不是在工厂放假的时候来的。
陈平能够看透吴世鑫心里的想法,所以对他解释道:“这些工厂都是轮班制的,主要收入是靠加班,尤其是双休日,只要来上班就是算加班的,所以可以说在这种工厂里上班不像其他的工作单位,是没有双休日的。”
吴世鑫默默的点了点头,对于整天坐在县政府大楼里的他来说,他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不同的政策,居然对于这些企业能造成这样两种相反的结果。
到了这个时候,吴世鑫才有些明白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能普遍比内地要好了,未必全是因为地利优势,更多的是因为他们那边的官员能更好的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而不是像自己这里一样,官员和经济完全是脱节的两个环节。县政府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利益需求制定招商政策,怎么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节奏,怎么能让企业满意呢?
出了这家机械制造工厂,陈平还是按照上一次的路线,又带着吴世鑫去了彩印和橡胶企业,那里的情况和这个机械制造工厂完全一样,除了橡胶企业有很多工人还在培训以外,其他的工厂都已经恢复到了最好的工作状态。
可以想象,如果真能继续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或许陈平让经济翻一番的承诺真能实现也不一定。
想到这里,吴世鑫不免有些兴奋,而陈平这个时候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事实就摆在眼前,也实在没必要多费唇舌,他只是问了吴世鑫一句:“相关部门对这些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记录了吗?”
吴世鑫点头说都派专人进行记录了,陈平这才放心了。
要知道,陈平不可能在庐州这边待很长时间的,所以要想再短时间内让吴世鑫下定改善政策决心,就必须要用一点手段。这种带他去考察工厂的前后对比是一种,而数据记录又是另外一种,毕竟官员的政绩都还是要数据来说话的,只有数据上去了,官员们才会心甘情愿的为了提高数据做事。
不过相比考察,数据的记录是需要三天为一个周期,再向吴世鑫进行汇总的。
时间很快到了考察结束以后的第三天,陈平上午正在和朱恒下棋,吴世鑫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陈平接通电话,吴世鑫拿兴奋的声音就立即传了过来,他说:“陈市长太好了!经过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这三天开发区创造了将近四千万的gdp,这几乎等于过去一个月整个开发区的总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