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中兴知哪日,陈国丕振问何年(1 / 4)

加入书签

却说郑国是一个新起的诸候国,创始人姬伯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幽王的兄弟TXT下载。

西周末年,周室衰落,姬伯友看清了形势,并不满足在周室位居高位,他听从了太史伯的劝告,率族人和部份前商遗民从封地新郑迁移到了雒东(洛阳一带),凭借自己的威望与名声,创立了郑王国。

郑恒公姬伯友在西戎入侵中光荣牺牲,郑武公第一个率兵驱戎,力主和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再加上洛阳与新郑王国邻接,这些政治优势,让郑国在春秋初期连续三代近百年的时期内实际把持着周王朝的朝政(连续三代为周王室上卿),挟天子以令诸侯,吞并了附近的几个小国,成为春秋最风光最具实力的诸候国。名义上的周天子,也不得不看郑家父子脸色行事,周平王更是忍气吞声把太子送到郑国作为人质。

公元前719年,周恒王姬林上台,年青的恒王很想有所作为,一改周室几代的弱势,开始不满郑国的专横,双方矛盾激化。

恒王姬林趁郑国国内段叔与郑庄公姬寤生争权庄公没有多余的精力过问周王室事务的机会,免去了庄公上卿的职务。

庄公解决完段叔的问题后,也开始向恒王示威,派兵割掉周室成洛一带的麦子,后来又未经批准就与鲁国易宗田,根本就没有把周天子看在眼里全文阅读。

并在最后一次晋见恒王回郑路途,庄公还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去征伐与自己有矛盾的诸候。

年轻的恒王姬林再也无法容忍郑庄公的所作所为,要想光复周室,眼前最大的绊脚石就是郑庄公。

与他那庸庸无为的爷爷相比,恒王姬林多了几分锐气和朝气,成功出兵晋国,阻止晋国曲沃武公称候,已经为他带来不少掌声。

恒王姬林决定亲自出兵讨伐郑国。

却说陈桓公26年,陈桓公设朝,忽得报曰:

“周王使者到!”

陈桓公立即下令接见。

使者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我王行将御驾亲征无道郑国。向闻贵国素与郑国不睦,经常发生战争,我王希望贵国也派兵参战,一举打败郑国。”

陈桓公道:“郑国太无道、太可恨了,孤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请你转告周天子,我国马上派兵参战!预祝周天子旗天得胜,马到成功!”

送走使者,陈桓公调兵遣将,倾举国之军力,并选出最能干的伐郑大元帅,率军向前线赶去。

陈国的伐郑大元帅赶至前线,方知周天子恒王姬林对此战势在必得,不仅派出了周王室的全部精锐,而且联合了卫、蔡、虢三个诸候国,连陈国在内,共四个诸侯国,兵强马壮,旌旗猎猎,联合征伐郑国。

其中虢国是恒王的亲信,卫蔡陈三国与郑国矛盾重重,经常发生战争。

面对周天子的亲率讨伐,郑国朝野意见纷纷,对战或和有不同意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周王朝立朝以来的传统,周天子拥有着至高无尚的征伐权,但在西周中后期,这种所谓“征伐权”已经名存实亡。

郑国所对抗的,不仅仅是五国兵马,还是所谓的王道、天道。

郑庄公姬寤生决定应战,举全国之兵力应战。

姬林的伐郑大军分为右、中、左三军向郑杀来,右军为蔡卫二国联军由总王里虢林父统领;中军是恒王姬林统帅的周王朝卫队;左军是陈国的军队由周公黑肩统领。

郑庄公姬寤生自任抗周大军总司令,以子元、祭足、高渠弥、暇叔盈、原繁、曼伯、祝聃为将,亲自率军迎战。

两军于繻葛原上决战。

战前大将子元向庄公指出,以往两军交战,讲究的是三军对垒,中军先出,左右军随之,但此次战役,中军是周王亲率的米青锐部队,训练有素,斗志强,具有很强战斗力,而左右军是陈祭卫虢联军是乌合之众,特别是陈国,刚刚经历内亂(公子佗弑兄自立)军心不稳,战斗力低下,他建议此次战郑军中军应稳而不发,由左右军向敌方左右军发起冲锋,对方左右军如若溃贝攵,必将影响中军士气,此时郑军中军再发起冲击,周军必大贝攵。

军大将高渠弥同时提出了一个新颖而大胆的战争构想。

当时中原诸候各国都是以战车为主,作战模式为一乘战车配备三十个士兵,三个甲兵驾车指挥,七个士兵在车上作战,另外二十个步兵在前面作战,而冲锋时都是步兵在前,战车在后,这一作战模式一旦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便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无法完全的体战车的威力,高渠弥建议在此战中采用一种新型的作战方式,将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让阵型呈鱼形,简称鱼丽阵。

郑王姬寤生被这种大胆而新颖的构想吸引,但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战役中采用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冒险。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致胜,本来就需要有勇敢去创新、冒险。

郑王姬寤生接受了公子元和高渠弥的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