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9章(1 / 2)

加入书签

正如何夕所说,衡量海汉对外军事行动是否激进的标准,并不是行动频率的高低,而是通过行动所取得的实际战果。  星岛大区在年初实施的军事行动,师出有名,对内对外都能有所交代;过程顺利,自身消耗和人员伤亡都能控制在极低的程度;成果斐然,将海汉版图向西
扩展至印度洋。
如果每次对外军事行动都能有这样的高质量,那执委会当然不会认为这是激进的做法,反而会巴不得海外大区都能照此操作,多多益善。  而星岛大区有了成功的范例在前,再向执委会提交类似的行动计划,自然就很容易得到批准了。哪怕需要投入大量军费,扩编部队采购军备,相较于成果而
言也还是值得的。  不过开疆拓土的行动也并非纸面报告上写的那么简单轻松,即便目前暂时还没遇到强劲的对手,海外大区也得花时间来消化新近占领的地区。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向当地迁入移民,同时还得完成大量的基建工程。
星岛大区不断从国内招募移民和管理人才,正是为了要在这些新殖民地快速建立起与本土一样的社会体系,才能使当地变成海汉继续拓展版图的跳板。
在此期间,星岛军方也正在为下一轮的扩张做准备。从国内订购的大批军火、战船,也正是备战工作的一部分。  “我国要打通连接西方世界的海上航路,必然需要规模庞大的武装舰队在沿途各地驻扎,现有的编制当然远远不够。你现在觉得星岛大区的舰队扩张太快,编
制过于庞大了,但等到十年后再回头看,你就会知道这个时期的扩军整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不管是钱天敦率部南下,还是星岛驻军大举扩编,目的其实都是为了今后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间的制海权,能够长久地控制在我国手里。你如果还是不懂,就
好好想一想星岛是怎么来的。”
何夕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张千智一边聆听一边在心中细细琢磨。  海汉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便张千智已经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了三十年,也还是很难凭空想象,海汉在十年后会是怎样的强盛景象。但过往的经验表明,他应该
无条件相信执委会和何夕的远见,因为这些高官才是国家发展方向的决策者。  如果没有超乎想象的远见卓识,海汉又怎么会在刚建国才几年的时候,就派出罗杰率部去到距离三亚足足四千里外的南海另一头,去占下当地一个几乎荒芜
的岛屿。
直到过了好些年,星岛的基建和人口都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对马六甲海峡航道的影响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而这些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实施的手段,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海上航路,能长期掌控在海汉手中。
张千智自知不具备这样的长远眼光,既然何夕称星岛的行事方向是对的,那他也就不会再质疑了。
他正待告辞离开,何夕又叮嘱了两句,让他趁着星岛西扩的机会,尽快安排安全部的机构也在当地开枝散叶,不要次次都让军情局占了先。  张千智虽然最近张罗着招募了不少人手,但这些新人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至少也要明年年初才能正式入职。在那之前,安全部的人手短缺问题还将持
续一段时间,恐怕是抽不出人手去到数千里外的印度洋当差。
但何夕既然将此事当作一项任务交给自己,张千智也只能苦笑着先应下来。
如果是去往大陆地区办差,张千智倒是可以按照之前处理无间计划的办法,先从内勤人员中抽调几个人应个急。  但何夕所要求开设的新分支机构是要针对印度洋地区,目前只能选择年初新占领的普吉岛作为落脚地,如果从三亚出发,得在海上漂足足一个月才能到达目
的地。
即便是就近从星岛出发,前往普吉岛的航程也长达两千余里。
这么远的地方,如果从三亚这边派人过去,性质几乎与流放无异了,他也不得不考虑下属接到这样的任务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张千智回到安全部,拿着花名册翻看了半天,终于是被他找出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安全部在星岛的负责人黎大贵,已经在这位置上一连待了二十多年。之所以一直没有调动或升迁,是因为没人能接替他的职位。  这一是因为星岛地处偏远,并没有什么人愿意主动去当地常驻。二来黎大贵深得星岛一把手罗杰的信任,甚至在星岛开发前期兼任过当地招商办的负责人,
安全部要是另外安排个人把他换下来,很难得到罗杰的认可。  时间一长,当地情报体系里全都是黎大贵的亲信和徒子徒孙,换人很可能会影响到派驻机构的正常运作,再加上星岛并非安全部重点关注的方向,何夕也就
默许了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下来。
当然了,何夕对此也不是没有控制手段,黎大贵的长子在少年时就被送到了三亚这边上学,成年后通过特招进了安全部,就一直在何夕眼皮子底下待着。
不过此人就职的既不是外勤行动部门,也不是内勤情报分析部门,而是在安全部下属的技术处。
这个部门的职责,是为安全部设计开发各种专用装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