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5章(1 / 2)

加入书签

通过贸易、金融、文化等软手段来逐步实现对某一地区或特定群体的影响,是海汉这些年在对外扩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策略。而事实证明,即便是满清这种由蛮族建立的政权,也同样无法抵抗海汉的套路。

满清的皇族权贵很快就尝到了通商带来的甜头,来自南方的各种商品通过金州源源不断地流入辽东,甚至进入到沈阳城里的皇宫之中。当皇太极体验过高价买来的香皂、火柴、煤油灯、蔗糖、精盐、玻璃器、烟草等等海汉商品之后,自然也明白了为何海汉愿意与自己停战通商,毕竟打仗哪有躺着赚钱舒服,这些东西只消过手加一道价,转卖给那些更为闭塞的蒙古部落,轻轻松松就是大把进账。

在海汉商人们有组织的宣传攻势之下,海汉式的生活方式很快被满清视作了比大明更为高级更为文明的存在,效仿海汉也成为满清社会上层的新兴风尚。

不过真正让皇太极心心念念的还是海汉的武器装备,只是由于海汉官方对此管制极为严格,根本无法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就算捧着银子到金州求购也没用。

而满清统治区出产的各种农林产品,如人参、貂皮、鹿茸、熊胆等等,以及各种牲畜,也开始通过海汉开辟的海上商路大量进入南方地区的市场,不过这其中的利润,自然是一大半都被收入了海汉囊中。

几乎是在与满清正式通商的同一时间,海汉与朝鲜也达成了联合开发济州岛的协议。由海汉出资在当地兴建畜牧业设施,除了猪牛羊之外,还有繁育军马的大型马场。而这些投入当然也不是白送给朝鲜,济州岛西部的大片临海平原将会成为海汉的移民安置点之一,会有大量来自山东的难民被运至此地安置。

尽管大明已经暂时摆脱了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但仍然如历史上一样,在山东接连发生了大旱灾和蝗灾,所波及的区域甚至超过了之前清军入侵山东时期,造成难民数量自然也是极为惊人。

但有了之前的经验,百姓们都知道去往何处逃难才能够保住性命,所以涌入登州难民数量甚至超过了前一年。好在海汉对于这一轮的难民潮已经提前有所准备,没有再像前一年那样手忙脚乱,大多数难民在抵达福山县三天之内就被装船运走,没有再在当地造成淤积。

而位于济州岛的新安置区面积比福山县大多了,距离上又比南方的台湾岛等地要近得多,因此转运效率也较前一年提升了不少,仅开通这条移民航线的第一个月里,就有超过一万五千名难民被送到了济州岛进行安置。

大明此时仍忙于剿灭山陕地区的农民军武装,根本无暇顾及山东这边的天灾,对于海汉趁机大量吸纳难民人口的行为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崇祯皇帝和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很清楚,如果这些难民没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安置,那么山东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内乱,海汉的吸血行为虽然可恨,但也算是为大明解决了一个安全隐患。

1641年伊始,星岛最高长官罗杰亲率一支武装舰队,通过马六甲海峡抵达苏门答腊岛北端的班达亚齐港,进行了数日休整后,便横跨孟加拉湾抵达印度半岛东岸。这也是海汉官方第一次踏足印度半岛。不过这次跨越孟加拉湾的航行主要还是探索性质,并非为了在印度半岛东岸建立据点,在完成考察之后,这支舰队仍将回到星岛驻扎。

不过这样的动向,也是让欧洲各国的殖民者紧张了一番,毕竟海汉迄今为止都没有将势力范围延伸至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动作,

在罗杰行动的同时,特战团和海军陆战队两支精锐部队也奉令离开海南岛南下。趁着北方太平下来的这段时期,执委会准备在南方有所动作。以充分巩固海汉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

海军陆战队的目的地是位于菲律宾群岛西南方向的巴拉望岛,他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与马尼拉驻军一起清理巴拉望岛,并在其西岸中段的洪达湾建立据点。

这个被称作普林塞萨港的地方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当局的罪犯流放地,不过在西班牙人被赶到南边的马鲁古群岛后,这里也就慢慢被放弃了,只剩下数百罪犯和家属仍在这里定居。

而海汉看上的自然不是这些西班牙罪犯,而是这个港口附近的水银矿。海汉治下地区还没有产能稳定的汞矿,而这里的出产将会为海汉制造气压计、温度计、电器设备等等提供原材料。

海汉军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轻松占领了这处港口,当地的罪犯很明智地选择了集体投降,并表示愿意向新主人效忠。不过海汉军可没有时间去分辨这些西班牙人到底是真正的罪犯还是蒙冤的普通人,统统打包安排去矿区当苦力使用。

为了确保这里的生产安全,海汉军顺便将方圆百里内的土著部落也进行了清理,并在此处驻扎了一支步兵连,后续还将慢慢向这里迁入移民。

特战团的目标则是在巴拉望岛西南的加里曼丹岛上,其北岸的斯里巴加湾是后世著名的石油、天然气产地,储量远超台湾岛上的出磺坑油田。而位于斯里巴加湾两百里外的诗里亚地区,便是后世主要的陆上石油开采区。以海汉现有的开采技术,已经勉强能够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