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胡琏在金门(1 / 4)

加入书签

1945年10—12月,绥远战役,国民军指挥官傅作义

1946年2月,沙岭战役,国民军指挥官杜聿明、廖耀湘

1946年4月,一打四平战役,国民军指挥官孙立人、郑洞国

1946年4—5月,本溪战役国民军,指挥官杜聿明、廖耀湘

1946年7月,泗县战役,国民军指挥官白崇禧、朱乃瑞

1946年7月—9月,大同集宁战役,国民军指挥官傅作义

1946年9月—10月,张家口战役,国民军指挥官傅作义

1946年9月,巨野张凤集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

1946年9月,淮阴战役,国民军指挥官张灵甫

1946年12月,第二次涟水保卫战,国民军指挥官张灵甫

1947年5月,安阳战役,国民军指挥官白崇禧、王仲廉

1947年6月,三打四平战役国民军指挥官杜聿明、陈明仁

1947年7月,南麻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

1947年7月,临朐战役,国民军指挥官李弥

1947年7—8月,榆林战役,国民军指挥邓宝珊、胡宗南、马鸿逵

1947年9月,丁长里战役,国民军指挥官邱清泉

1947年9月,土山集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

1947年12月,确山战役,国民军指挥官白崇禧、李铁军

1947年12月,柳林血战,国民军指挥官白崇禧、张轸、徐祖贻

1948年1月,安徽太湖县李杜店战役,国民军指挥官黄百韬

1948年1月,包信集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

1948年1月,王家店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

1948年3—4月,冀中穿心战,国民军指挥官傅作义

1948年4—6月,盐南围攻战,国民军指挥官黄百韬

1948年6月底,帝丘店战役,国民军指挥官黄百韬

1948年7月,通许战役国民军指挥官黄百韬

1949年5月,月浦战役,国民军指挥官汤恩伯

1949年8月,青树坪战役,国民军指挥官白崇禧、张淦

1949年10月,金门岛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

1952年10月,南日岛战役,国民军指挥官胡琏.大家看到了30场重大胜利中胡琏一人打了七场,比较多得还有:白崇禧五场,傅作义四场,黄百韬四场,杜聿明三场,等可见胡琏真不是一般的牛呀。。1954年6月,胡琏奉凋回台北任第一野战军团司令。1957年由于台海局势再度紧张胡琏又奉调去金门,再次出任金门防卫司令,1957年7月升任二级陆军上将。9月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兼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金门“大捷”之后,命大、命硬、命好的胡琏戴上了“金门王”的桂冠。蒋“总统”两度委以重任,要他到金门担当戍边大任。前后共八载,胡琏在金门不辞辛苦持之以恒地干一件事:深挖洞、广积粮、多贮弹。胡琏在回忆录中写道:

每当笔者伫立在太武山顶环顾四野,便觉杀气腾腾,上冲云霄。“料敌从宽”,古有明训,而且一定要计算到敌必来攻。金门孤悬海上,并没有盘弓弯马的余地,一场大战,必然是硬碰硬的重量级拳击赛。因此便想到了一句江湖术语:“能打不如能挨!”小说《隋唐演义》中裴元庆挨不了李元霸的三大铁锤,怎能当得上隋唐第三条好汉的头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早已是高峰的垂训,年来我军对此已有不少成就,但在方法上应再商讨。“马其诺”、“齐格飞”型的钢筋水泥堆积,终究是软化在希特勒、艾森豪威尔的重磅炸弹之下。在我们的地区内,石山嶙峋,黄土深厚,穿山甲的故事,土行孙的神话,触发了我们更多的灵感,于是尽最大的可能,把有关设施,向地下作广深的掘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夜以继日,便是七百三十多个工,成千累万的人力加上机械,其效率是惊人的,“有恒为成功之本”,很快就达成了预期的作为。

胡琏每日开山凿洞不止,终于构筑了完整的环岛防御体系。“金门王”胡琏伫立在北太武之巅,俯视全岛,喜上眉梢:环岛纵深防御体系由前沿基本阵地、中间阵地、核心阵地组成。水际滩头设有绵密的障碍物,如轨道砦、铁丝网、围墙、阻绝壕、地雷场,水下设三列雷阵。前沿阵地筑建地堡群,防御支撑点,反空降高堡等。纵深地域高地上,筑有大型坑道,配置大口径火炮阵地。各式高射兵器,组成了高、中、低立体三层对空防御火力。以平射、侧射、反射火力构成了三面三层火墙。基本上达到了“岛屿要塞化”、“驻地战场化”、“战场堡垒化”及“一人一坑”、“一车一坑”、“一炮一坑”的要求。金门防卫部的核心阵地是由巨大、广阔的“中央坑道”构成。它的南、北、东三面贯通,汽车可以进出,内有31条支坑道,126条屯置弹药、物资粮食的副坑道,总长7000米以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