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刘邦曾经是个失败者吗...(1 / 2)
刘邦最先明确要反对暴秦,但他之所以没有能成为打响反秦起义第一枪的人,是因为人算不如天算。
一切都是天命。上天自有安排。
他和吕雉编造出“赤帝子杀白帝子”的神话,表明他要杀死横征暴敛、治下**横行的秦始皇,可是,秦始皇根本等不到他来杀了。
上天已经无法容忍秦始皇,打算让他早一点走了。
这时,天气仍然在继续变冷。因为寒冷的袭击,北方的霜冻季节来得特别早,牛羊没有粮草,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等不得不加强南下的攻势,迫使秦朝不断地增派兵员去防御北方边界,修筑长城。
气候变冷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得原本炎热潮湿的南方变得更加风调雨顺,逐步富足,同时,中原地带的许多农作物也可以开始在越来越靠南方的地带种植,导致中原民众南下,与南方的住民有更多的接触碰撞。
这样,秦始皇也不得不继续派兵向南征战,既是为了拓展疆土,也是为了遏制南方越族等的强大,威胁秦朝的南疆。
无论是北方的抗击匈奴,还是南方的征战百越,都让秦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既要把更多的青年子弟驱赶到边界,又要向百姓征发更多的赋税。因此,秦朝边关不靖,内部也更加混乱,民不聊生,盗贼蜂起。
这让秦始皇处于更加心力憔悴的恐慌之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得病,到了沙丘宫这个地方,终于已经油尽灯枯。
这个时候的秦始皇,还只有五十多岁。换在今天,连厅处级干部六十岁退休的年龄都不到,更不要说国家领导人可以干到七十岁。
任他再位高权重,上天让他三更去,谁敢留他到五更?
一般历史上记载,秦始皇是“病死”的。其实,他是“吓死”的。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被“吓死”的呢?这是因为,我们之前已经说过,秦始皇,大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早就陷入了深深的害怕、深深的恐惧之中。
他害怕失去生命和权力,他恐惧死亡和帝国的崩溃。
越是害怕、越是恐惧,他就越是想掌握一切、控制一切。南北征战,内部镇压,对付外敌,对付百姓,对付那些他不得不依靠却丝毫不信任的各级**官吏,等等。这就迫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时刻操心国家的一切,成为一个累得不能再累的“工作狂”。
秦始皇曾经在铭刻于石碑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自己操心国家大事“朝夕不懈”,就是从早到晚都不停歇。
这并不完全是自我吹嘘。因为,怨恨他的那些儒教门人也不得不承认: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秦始皇决定,秦始皇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
如果要评皇帝中的“劳模”,秦始皇毫无疑问可以当选。
他不辞劳苦,到处巡视,即使在出巡途中也日夜批阅文书处理公务。旅途劳顿加上公务劳累,每天都与臣子勾心斗角,这才是健壮的秦始皇终于病倒不治的原因。
秦始皇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疾病,疾病的直接诱因是过劳,而过劳的深层原因则是恐惧,因此,说他是被“吓死”的,并不为过。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帝国的缔造者和统领者,终于就要在他极其不愿意的情况下,走完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没有他,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版图。没有他,世界上就不会有“CHINA”这个词。有了他,中国才开始威震文明世界。
但是,当他快要去世时,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边关没有安宁,北边的匈奴和南边的蛮族还是威胁;
工程还没有完成,包括他为自己修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和最奢华的坟墓等都还在修建中;
反**还没有成功,严刑苛法并没有防止各地官吏贪墨成风阳奉阴违;
甚至,继承人都还没有明确,希望自己长生不死永远掌权的秦始皇并没有立太子。
更重要的是,太平洋此岸这片辽阔土地上已经持续一千多年的战争,并没有在他手中得到结束,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尽管内心有着无比的不舍,有着无穷的遗憾,但秦始皇还是意识到,自己必须走了。他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既充满风险又充满机遇的摊子。
说充满风险,是因为他的南征北战、大兴土木、严刑酷法,已经把人民的生活逼到绝望的边缘。
说充满机遇,是后来的继任者本可以趁机调整这些国策,拨乱反正,顺应人民心愿,从而迅速得到民心,巩固大秦帝国。大秦帝国即使不像秦始皇设想的那样能够传到万世,多延续几代是没有问题的。
秦始皇一方面想自己的江山延续千秋万代,说明他知道自己终归无法永远拥有帝国;但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帝国的**越来越强烈,因此他一直在祈求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特别地恐惧和厌恶死亡。所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