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 辩天下为公(1 / 2)
张延年一句“你这个田舍汉”含在嗓子眼,可是又被生生咽了回去。
唐代人文人骂人的方式就是“田舍汉”,“田舍奴”之类。问题是观众多是贫民百姓,这一骂出去,就是犯了众怒。张延年装逼不成,反倒弱了一头,又丢了一些印象分。
稍后两人扯皮了三五句,才定下来这一局赌斗内容,正是贴经。所谓贴经就是经典内容的完形填空,每人五道,谁先答完谁赢。考官出好题目,发下答题纸,二人也顾不得字好刷刷的往上填。看得出二人都是功课做足,五道题目竟然是全答,速度也是不相上下。第二场也算判平,前两局竟然也是打成平手。..
二人稍事休息,再赛第三场。第三场的题目就不那么容易了,题目是辩论:天下为公。张延年抽签到正方:天下为公利大于弊。顿时变得眉开眼笑。在他看来,这个题目的正方实在是太好辩了,这简直就是立于不败之地啊!邓子通抽到了反方:天下为公弊大于利。他眉头紧锁,陷入了紧张的思索之中。
后世的人,最熟悉的当然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且看两位选手如何诠释吧。
首先是正方陈词,张延年对考官和听众行礼后,然后开始侃侃而谈:
天下为公四字,出自《礼记礼运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而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而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可见,天下为公,有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谁不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呢?谁不愿意男人有天地,女人有夫家呢?难道粮食宁可烂在仓里,也不接济给穷人?眼看别人落水,自己却不伸手援救?天下为公的好处,数不胜数,仅仅靠着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天下为公,实在是圣人时期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幸福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从头好到脚,何止是利大于弊,简直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说完了这些,张延年志得意满的看着邓子通,看他如何反驳孔子的原文。
邓子通沉着上台,朗声辩驳到:
天下为公,所谓公,平分也。孔子所说的大道年代,来自遥远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圣人的年代。那个时代,天下不过九洲,人们姓氏都没有过百。人少而地广,自然是可以共同劳动,平分天下。至于后来,孔子自己也说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设立法制,修建城郭,君主贤明,那么就是所谓的小康社会。但如果说现在要实行天下为公,那么天下将不再只有一位君主,人们将失去财产,父亲无法教导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将由大家抚养;人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想住那间就住那间。甚至法制都将不再实行,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愿望进行审判;人们无法路不拾遗,因为所有人穷的连裤子和包袱都没有,人们也不需要夜不闭户,因为闭上了也无法阻止别人拿走自己的财物。如果说天下为公利大于弊,那么张延年公子都没有权利站在这个讲台上,因为人人都可以上。请问,这样的世界,难道是利大于弊的世界吗?就算这世界上某处存在这么疯狂的想法,人们可以生活下去,那么对于我大唐国而言,岂不是灾难一样?天下为公是古老的理想,对我们当世到底有利有弊,难道还有疑问吗?
张延年哪里知道邓子通钻了这个牛角尖,阵脚大乱,狡辩道:“我们辩的天下为公可没有特指大唐国!也没有指现在!你说这些特例,不能否定他的优点!”
邓子通毫不相让:“谁说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就是天下为公的优点?孔子只是古人,看不到当世。现在我大唐天下属于圣人家,然而天下承平,不起刀兵,有府兵,有授田,加以时ri,必然实现人人有田,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事实证明,你说的那些优点,我大唐也都可以实现。我大唐的粮食没有烂在仓里,他们都便宜出售给穷人,得到了好的利用。人们在农闲时期,修建着造福全体的水利工程,道路和桥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用去圣人的时代,我大唐就是这样的时代。请问,既然不是属于天下为公独有的,你又如何证明天下为公的优点比天下为私而更多呢?”
张延年看到邓子通无耻的把天下不为公的大唐夸的比大同世界还要好,震惊的张口结舌:太无耻了,太不要脸了,身为一个文人,为了胜利,竟然不顾颜面的去舔朝廷的菊花,偏偏舔的还让人看不出来,这样的人上来辩论,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啊!
考官相视一眼,纷纷看到了对方眼里的震惊和无奈。一番合计之后,考官点评道:“张延年同学通晓经义,立论其实没有问题。可是你没有抓住你的优势,你站在圣人的阵营里,竟然都没有防御好你的说辞,实在是表现欠佳。而邓子通同学,敏锐的找到了说文解字的解释,将天下为公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发掘出来,针对对手的缺陷穷追猛打,积极进攻,更歌颂了当今社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