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25 美国(1 / 3)
李晓峰为什么会忽然前往美国呢?原因只有一个,引进技术,尤其是要引进海军方面迫切需要的技术。比如说轮机、比如说火炮、比如说火控。
当然,李晓峰最重要的也是在尝试一种可能,能不能引进一批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按照之前李晓峰跟斯 大林达成的协议,33型驱逐舰和35型巡洋舰工程必须要上马了,如果想在34或者35年就开始建造工作,此时已经必须要引进技术了。尤其是那个35型巡洋舰工程,斯 大林是相当的重视,一而再的催促,让某仙人烦不胜烦。
巧合得很,在1933年,美国人正好完成了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并且元老院已经拨款准备开始建造。如果能全套引进布鲁克林级的技术,对于苏联而言,不管是重巡还是轻巡都有着落了(布鲁克林的重训版就是威奇塔)。
不光是巡洋舰有了着落,连带着驱逐舰的问题也能一起解决,对当时的苏联而言,锅炉依然是老式的,而美国人已经搞定了带节油器的进气直喷技术,舰体上大量的应用了电焊,至于火力控制系统更是甩苏联几条街。
比如著名的mK12 38倍口径高平两用炮,极其附属的mK37火控系统(该系统1936年开发,1939年列装),可以发现并跟踪速度在740千米每小时以内的空中目标,并引导火炮进行射击。而当年苏联从意大利引进的中 央射击计算仪也不能有效的发现敌机,更别提跟踪和射击了。
当年,1933年不管是mK12火炮还是很牛逼的mK37火控都没有发明出来。其中mK12要1934年才搞定,这个问题不大,但是mK37火控系统就有点悬,不过李晓峰相信如果用真金白银开路,备受经济危机折磨的美国公司应该很乐意为苏联开发一款类似于mK37的火控系统。并且在这个方面诺基亚公司也不是一事无成,至少磁控管诺基亚公司就基本搞定了,领先了世界差不多5年左右,现在诺基亚公司差的是集成和具体的工艺生产问题,不然刊用的海基雷达早就搞定了。
美国人在雷达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领域,实际上在这个年月并不是世界一流的,和美国的国际政策一样,美国企业在这个方面的投入并不大。直到二战爆发,由英国表兄进行了技术输血之后,才借助发达的基础技术储备和工业能力一跃而起。
而现在,诺基亚不缺尖端技术,但是缺少能将这些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工业基础,这时候跟美国人合作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至少李晓峰有信心在两到三年内拿出不比mK4雷达差的火控雷达,甚至因为有了磁控管,性能还会优于原版的mK4雷达。
不过想要说服美国人,难点也不少,因为两国政府的关系真心不是那么好,做不成英美那种好基友,如果不拿出足够的打动美国人的条件,技术引进很可能会搁浅。
实际上历史上美国向苏联输出高端技术,是在1939年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有感于欧洲大陆战事将起,处于外交平衡的目的,才同意向苏联输出相关技术。这个年月,在孤立主义占主流的美国,恐怕是很难向苏联这样的异类国家出售尖端技术的。而这也就要看李晓峰的手腕了。
也可能有同志会奇怪,为什么引进技术的事儿是李晓峰去谈,他一个间谍头子凭嘛插手这个事儿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晓峰不是一般的间谍头子,在这个身份之外,某人还是美苏贸易公司(amToPR)的总经理,凡是对美国的贸易,都是由这个美苏贸易公司代为办理,包括敏感的军 事技术。
所以当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听闻美苏贸易公司的老板请求同他会面讨论美苏贸易问题时,他是既惊讶又好奇。作为罗斯福的铁杆忠狗,科德尔.赫尔是全力拥护罗斯福的新政,那真心是马前卒一类的角色,因为对罗斯福忠心耿耿而且能力突出,当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时,科德尔.赫尔也成为了任期最长的国务卿,这位从1933年一直干到了1944年!
当然,这位也是不折不扣的老狐狸,那是相当的不好打交道。
“见到您很高兴,彼得洛维奇先生,有什么能为您服务的吗?”
面对着这位笑容可掬的国务卿,没有来的李晓峰生出了一种正在面对一只笑面虎的感觉,赫尔的笑意中隐藏着一种野兽一般的情绪,似乎一不留神就会被这位狠狠地咬上一口。
“见到您也很高兴,国务卿阁下。我这次前来拜会您,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吧啦吧啦李晓峰说了一大堆场面话,赫尔也就那么不急不躁地听着,一直到某人基本说完,他才回答道:“我很乐意拓展两国的贸易交流,我国的工业产品完全可以给改变苏联人民的生活,不是吗?”
这就是一个试探了,美国人其实也发现了,在之前同苏联开展的合作项目中,苏联人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存在着深刻的军 事目的。比如在乌拉尔合资的拖拉机厂,这个厂子既可以生产拖拉机,也可以很快转产坦克和装甲车。再比如那个第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