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壮志凌云(1 / 2)

加入书签

秦国国都 咸阳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樗里疾向秦惠王禀报:“大王,苏秦率六国相国统兵120万,兵车三千乘,战马40万匹,战将一千七百员,杀向函谷关来了。”

众臣肃然。

秦惠王:“一切果不出张仪所料。张仪,你认为要如何应对六国的进犯?”

张仪镇静地道:“函谷关是我国的第一天险。函谷关一破,我国就彻底完了。因此臣认为在关外主动迎敌才是上策。”

秦惠王点头:“当年先君献公率10万死士在函谷关外抗击魏国的入侵,用血肉之躯誓死捍卫了大秦国的江山社稷。今天历史又一次重演。列位臣工,你们认为要用多少兵马才能与六国联军抗衡?”

杜错:“大王,除了镇守边关的将士,目前我国可调集的军队有80万。”

秦惠王:“80万对120万,悬殊太大。如果紧急征兵,从民间能抽多少壮丁服役?”

公孙衍:“从15岁到45岁的青壮年男子,大概能征集70万人。女子能征集30万到40万。但是大王,强行征兵有违大秦律法。”

秦惠王:“在特殊情况下,律法可以修改。”

公孙衍强调:“确实。可修改律法的前提必须在最大限度受惠于民而不是加重和苛求民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任何人都无权修改律法,包括国君。”

秦惠王沉吟了片刻:“那么我军有把握以少胜多吗?”

魏章、向寿、甘茂、任鄙、乌获、孟贲、白起等将领跪下,朗声地道:“卑职等誓死报国!”

嬴荡亦下跪:“王兄,臣弟愿随各位大将军共赴国难!”

秦惠王:“诸位都起来吧。大敌当前,寡人当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捍卫大秦国的尊严。公孙衍、张仪、樗里疾、杜错,你们就负责辅助太子监国吧。拜托了。”

嬴荡再谏:“王兄,国不可一日无君。臣弟愿征战沙场,粉身碎骨报国。”

秦惠王:“我大秦国历朝历代国君在国家危难之际,皆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寡人自认才德智勇都不如祖宗,可从来没有忘记作为国君对江山社稷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嬴荡:“王兄!”

张仪:“大王,太子殿下,臣有话说。”

素惠王:“请讲。”

张仪环顾了众人一眼,娓娓地道:“大王,臣和济济众臣一样,很多时候必须在江山社稷和荣华富贵之间做着艰难的选择。这种选择难啊。可幸好有大秦律法这一部浩浩法典,让一切矛盾得以迎刃而解。律法教臣等如何作官,如何作人,如何忠君爱民,如何不计个人荣辱为创建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不懈奋斗!所以大王的命运、臣等的命运与大秦国的命运已经不可分割地连为一体;所以臣等与大王一样,视安乐荣华为轻,视江山社稷为重。当前,六国联军进犯我国,虽人马众多却各自打着如意算盘,皆欲以牺牲别人为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因此臣认为这种强盗式的联盟不堪一击。而我国因为有一部公正无私,举世恢宏的法典为导向,所以随时可以使君臣同心、军民同心,为了国家利益心手相连,血脉相连。这种血浓于水的情谊可以筑成一百个一千个函谷关,拒敌于千里之外,永保江山社稷安康。鉴于此,臣认为我军将士有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勇气抵抗来犯之敌!因而,臣愿率20万兵马赶赴函谷关,抗击群敌!”

秦惠王万分震惊:“20万?!”

张仪微微一笑:“不错。”

朝野震动。

素惠王:“20万对120万,岂不是以卵击石?”

张仪坦然地道:“如果我国倾巢出击,六国联军必然会在函谷关对我军强攻猛打,而且还会同时从韩、魏、赵、楚、齐边境一线对我国发起进攻。这样的话,我国多处受创,首尾无法呼应,全国将在战火之中备受摧残。但倘若我国仅以少量兵马迎敌,反而会使六国联军在心理上产生疑虑,不敢贸然猖狂进攻。一旦我军在心理上占了上峰,就完全能够以智斗勇,以少胜多!”

秦惠王:“以智斗勇,如何斗?”

张仪:“斗将不斗兵。”

众武将大声欢呼,纷纷附议。

张仪:“函谷关之战对于我国来说,不是自保,而是统一天下的开端。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反应,能使我国获得各诸侯国国情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可以以此制订相应的吞并各诸侯国的攻略。请大王明裁。”

秦惠王从宝座上站起身,走下台阶对众臣团团施了一礼,神情无限庄重:“各位文臣武将,大秦国的千古辉煌,拜托给各位了。”

中军大帐

张仪伏案审阅着军情资料,秦越人为他扎着针灸。

外面人喧马嘶。

秦越人:“我说,明天就要临阵迎敌了,你今天应该早些休息。”

张仪:“有您在我身旁,我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秦越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