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总兵官(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崇祯十一年四月十七这一天,对很多登州人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天。

这天早晨,登州是和往常一样,在钟鼓楼的报时声和僧人的木鱼声中醒来,这座城市,早就失去了往常的繁华,城中居民,十不存一,更多的是军人,官吏,僧道和士绅,商人也有一部份,普通的百姓,已经是十分稀少了。

从早晨到中午,城市仍然是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稀奇的变化,不过到了中午的时候,发生的火爆场面,令得几十年后的登州人仍然是记忆犹新,回味起来时,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登州营是在大明立国之初就成立了,当时的沿海虽然成立了灵山、鏊山、浮山、威海等诸卫,但卫所体制的一个特点就是僵化,各卫负责自己的地段,连兵员召集到武器制作,包括训练和召集,再到作战,后勤保障,全部是各卫自己负责。

都司只是一个协调,想真正指挥,动员,并且迅速反应,卫所制度显然不是一个好制度。

在明初时,为了巩固海防,成立了登州、文登、即墨三个海防营,开初是由登州都司统一指挥,后来是登州兵备道,然后就是登莱总兵官。

现在的登州有水陆十二营,每营设游击将军一人,中军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两人,十二营官兵总计是九千一百余人,加上辅兵等杂役什么的,全部是一万五千人左右。

这些兵马,当然全部归登莱总兵官丘磊指挥。

这阵子,丘磊的心情就不是太好,他的部下军纪不好,不过军纪不好的大明王师那是太多了,普天之下,有军纪好的王师吗?

几个士兵犯了一点小错,结果就栽倒在了兵备道刘景曜的手上,这老头子不由分说,上来就把人头给砍了下来。

这其中有一个小武官还是他一个小妾的远房堂弟,这小妾听说此事,就是在他枕边一直吹风,叫他帮着自己的堂弟讨回公道。

丘磊原本就对刘景曜不大对盘,而且也知道这姓刘的除了几个同年之外也没有深厚的背景,北方人,和东林党不对盘,又清高不入阉党,要不是同年进士中有几个得力的拉了他一把,这姓刘的早就回家啃老米饭去了。

既然是这么一个对手,倒不妨和他干一干,要叫这些又臭又硬的文官知道,现在的武人也不象从前了,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虽说自己的部下确实是有违军纪,但是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

现在的朝廷是一穷二白,饷也发不起,说是营兵一个月一两五的月饷,然后每人还有两斗米麦,还得有衣服和鞋子,结果如何?

一年十二个月,发饷的月份还不到四个月!

就是说,一年有八个月不发军饷!除了军饷发不足额,粮食供给也不大充足,毕竟以前登州要支应东江,所以资源供给还算充足,现在轮到他丘某人当总兵了,结果就是东江完了,供给立刻削减,连几年前的一成都不够!

当年是多少,一年好歹有二三十万的银子从登州送到东江,还有几十万石的粮食,各类的军械,从武器到铠甲一应俱全。

“漂没”一下,就是银子滚滚而来!

现在可好,什么都没有,每天就在这里吹海风,吹的丘磊身冷心也冷。

听说皇上要裁撤登莱镇,这可再好不过,到临清去,好歹机会比这里要多的多!

只是临行之前,一定要把刘景曜这个茅房里头的臭石头给挤走,不然的话,将来越来越多的文官给他找麻烦,那可是真麻烦!

现在普通的文官早就不敢找武将的麻烦了,辽西将门自成一整体,祖家和吴家,谁的帐也不买,根本没有文官制得住他们。

还有大同的王朴,姜襄,唐通,陈洪范……这几个老油条加上一个左良玉,谁还理会文官说什么?

大明朝廷,现在是烂在根子上,别的不说,曹州的刘泽清,那主儿是什么事都干,就是一件好事没做过,不也是屁股坐的稳稳的?

只是想的顺当,做起来可是没那么顺。

丘磊再横,也没想过要刺杀刘景曜,毕竟是朝廷三品大员,死了的话,事情就太大条了。

但刘景曜现在就成了一只乌龟,缩在壳里,你怎么着他都成,他就是缩在府里,任事不理。哪怕这两天断了刘府的消息,刘景曜也只是忍着,反正一时半会的,还真看不到这老头有什么辞职的打算。

登莱巡抚不愿沾包此事,又是跑的不见踪影。

城中的府、县各官,也是能躲多远是多远,反正不照面,不理事,这事儿,就由这两位大爷自己折腾去。

反正折腾到最后,不管是谁遭殃都不管别人的事。

这天早晨,那个得宠的小妾又在枕边哭闹,嚷着叫他给自己的亲戚报仇。

想起此事,丘磊就是浑身的不得劲。

还有件事,更使得他忧心。

现在是春夏之交,东虏也好,北虏也罢,从来没有在这个时候进犯过,这时候倒不必太担心。而且登州这里靠着的是海边,大明水师虽然完蛋了,不过东虏也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