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古城巨鼎(1 / 2)

加入书签

一说起什么摄像机、录音机的,沅芷这个理科生就来了精神了,给我们讲解什么小孔成像,光学投影乱七八糟的,还举例一些事件,来佐证大自然确实是存在“摄像机”的功能。

就连天然录音机的存在,沅芷都用一些科学理论进行了印证,而且还说当年科研队伍在对惊马槽事件,进行调查的时候,还曾利用一些手段,佐证过大自然可以充当录音机的理论。

总之,我不知道沅芷说的是真是假,反正她这一堆专业名词出来,我们这几个人都蒙蔽了,大眼对小眼的看着她,感觉他现在说的,就是真理了。

然而,沅芷说到最后,雾凇却把她这一套理论给否定了。

雾凇和我一样,虽然都不是理科生,但是雾凇派去山里的人,却有相关方面的人才,而且那边的初步分析结果也很坚决,这些图片里的内容,绝对是海市蜃楼,根本不可能是那些所谓的远古投影。

那如此一来,这就有一个很让人蛋疼的问题。

因为海市蜃楼的投影,只会折射现有事物的投影,却不会折射那些根本就不存在的影像。

而这幅图片里面的景象,却是遍地的尸骸,满目的

疮痍,俨然是一副人间炼狱的场景,说它是修罗场都不为过,可问题是,我国境内难道还真有这么一座古城?

我一直没怎么说话,见大家都没动静了,我把目光看向了雾凇,“二师兄,我有个问题。”

雾凇微微颔首,示意我随便问,我这才尴尬一笑,指了指手机图片,“我很好奇,这些图片……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吗?大家是来找九鼎的,为什么非要弄清楚这张图片呢?”

雾凇抿嘴含笑,倒也没着急回答我,而是翻出一张图片,指了指照片一角,“小师弟,你看这里,这东西的轮廓像什么?”

我凑过去看了一下,但是整座城市光线都显得十分昏暗,很多东西看起来,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他所指的位置,正是在照片的一个角落里,而且还没把物体的整体拍摄下来,仅仅也只是一角罢了,如此一来,我能看到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辨认了半天,我这才有了一点发现,“这……像是一只鼎耳?”

鼎耳,也就是鼎的两边耳朵,古代筑鼎的时候,为了美观通常会铸造鼎耳,只有少部分的鼎没有。

见我这么说,雾凇唇角笑意就更浓了,“不错,

这正是一只鼎耳,而且你看这只鼎耳的高度,再结合周围建筑物的尺寸……”

“我去,这尊鼎得有一米半多高?!”我瞪大了眼睛。

好家伙,一米半多的鼎?这是要刷新世界纪录了,搞不好都能颠覆历史了!

目前我国出土的文物,以及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的最大的鼎,也就是司母戊鼎了,而且这东西在历史上的地位,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然而,这尊鼎的高度,也仅仅只有一米三三左右,可现在这图片里面的顶,却显然一米半以上啊!

如果这些图片中的城市真实存在,这尊鼎也真是存在的话,那不管他是不是九鼎,都足以颠覆历史,刷新国人对历史的认知了!

最要命的是,这尊鼎的价值,也绝对要比司母戊鼎高出n倍!

“师弟,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时期,距今足有三千一百多年,史学家也曾说过,这尊鼎的铸造,堪称当时冶金技术的巅峰,换句话说,在这之前,我国就没有这种能力,之后也没有过历史记载,如此一来,能铸造出比司母戊鼎还要大的鼎,也只有夏朝初期的大禹了。”

“夏朝不是比商朝还早嘛?中间应该差了一

千多年吧?在司母戊鼎之前,都国人没有能力铸造大鼎,那为什么大禹能?”沅芷不解道追问道。

雾凇淡淡一笑,“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你,但史书上说过,九鼎之大,需万夫方可移动,所以,九鼎绝对要比司母戊鼎大。”

沅芷茫然的摇着头,显然是想不明白,大禹是怎么铸造九鼎的。

当然,我也想不明白,不过我倒不关心这个问题,“二师兄,这照片有拍全貌的吗?我想再仔细看看。”

雾凇苦笑的摇了摇头,“那边临江,到处都是山脉和水道,所以当时国家修建信号基站的时候,考虑到诸多因素,再加上那边村子少,所以只确保村子附近有信号,而兄弟们现在能拍到的,也都是极限了。”

“唉,好可惜啊!”我看着手里的图片,也是颇为头疼,“那岂不是说,这些折射出来的画面,都在大山深处?”

“对,除了无人机和专业设备以外,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到这些画面,不然村子里面的人,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了。”

说话间,雾凇把身上的地图拿了出来,“这是我从玉环上拓印出来的地图,我们目前虽然知道大致的方向

,但却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如果能确定这片投影中古城的位置,我们现在就几乎可以确定详细坐标了。”

话虽如此说,可我还是纠结于之前的问题,我国境内难道真的有这种人间炼狱?

“师兄,那边的兄弟们怎么说?他们有什么想法吗?”烟柳忽然开口说道。

雾凇失望的摇了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