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南月(1 / 3)
春雨过后的长安城愈发显得清新明媚。李家锦绣坊内,李商砚正与杨漪澜品茶论诗。
&34;听闻扬州繁华不输长安,&34;李商砚斟茶时问道,&34;不知杨小姐可愿说说江南风物?&34;
杨漪澜接过茶盏,指尖不经意间轻触水面,泛起细微的涟漪:&34;说起扬州&34;
【场景转换:扬州】
瘦西湖畔,杨家盐庄。
&34;小姐,老爷让您去书房。&34;丫鬟碧云轻声禀报。
杨漪澜放下手中的账本,起身整理衣裳。自打她十二岁起,父亲就开始教她理事。在外人看来,这位扬州盐商之女过于操心生意,但只有杨漪澜自己知道,她对水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
&34;澜儿,&34;杨进益看着女儿,&34;这次去长安,你觉得如何?&34;
&34;父亲,&34;杨漪澜沉吟道,&34;长安的商机确实不少,尤其是李家的丝绸生意&34;
说到这里,她突然想起那日在东市的邂逅,那首诗,那场雨,还有李商砚看向自己时那种莫名熟悉的眼神。
&34;李家?&34;杨进益眼中闪过一丝精明,&34;我听说你与李家少东家有过交集?&34;
&34;不过是切磋几句诗词罢了。&34;杨漪澜轻声道,却觉得脸上微微发烫。
&34;那李商砚倒是个不错的年轻人,&34;杨进益捋须道,&34;听说他对水路经营很有一套,与你倒是有几分相似。&34;
杨漪澜没有接话,走到窗前。春日的阳光洒在瘦西湖面上,波光粼粼。她从小就特别喜欢亲近水,每当心绪不宁时,只要看着水面,就能莫名安心。
&34;对了,&34;杨进益突然道,&34;明日会有几位盐商来访,你也在场听听。&34;
次日,杨家大厅。
&34;杨老板,朝廷最近要调整盐政,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34;一位盐商忧心忧虑地说道。
&34;是啊,听说新政一出,我们这些盐商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34;
杨漪澜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突然开口:&34;诸位叔伯,依我看,这未必是坏事。&34;
众人诧异地看向这个年轻女子。
&34;朝廷调整盐政,必然会重新规划水运路线。而水路才是盐运的关键。&34;杨漪澜从容道,&34;我最近观察水势,发现有几条新的水路可以开拓&34;
她说得头头是道,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杨进益在一旁,眼中满是赞许。他的女儿不但生得美貌,更难得的是这份经商的天赋,尤其是对水运的独特感知。
正说话间,管事匆匆进来:&34;老爷,长安来信!李家有意与我们合作漕运&34;
杨漪澜心头一跳,又想起那日东市的诗句:
&34;前生若是同游处,
今世何须问水家?&34;
恍惚间,她似乎看见水中有金光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那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池水,两尾金鱼在其中嬉戏
李商砚放下手中的茶盏,认真倾听。
&34;二月时节,瘦西湖畔的杨柳已经青了。我们杨家的盐庄就在湖畔,每到清晨,可以看见商船穿梭,白帆点点。&34;杨漪澜说着,指尖不自觉地在水缸边缘轻轻划过。
&34;扬州盐商,富可敌国。&34;李商砚轻声道,&34;却不知杨家是如何起家的?&34;
杨漪澜莞尔一笑:&34;说来也巧,我们杨家的崛起,还真与水有关。&34;
她娓娓道来:&34;先祖原本只是个小盐商,有一年,他在运盐途中遇到风暴。其他商船都避进港口,唯独先祖坚持说水势无碍。果然,不但安全到岸,还抢在其他商人之前,将盐运到了急需的地方。&34;
&34;也是能预知水势?&34;李商砚若有所思。
&34;是啊,&34;杨漪澜点头,&34;这种对水的感知,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父亲常说,我的这份&39;水性&39;比先祖更强。&34;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34;快看,扬州杨家的船队又到了!&34;
&34;听说这次带来了最上等的盐&34;
&34;杨家的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了。&34;
李商砚走到窗前,只见运河上一支大船队缓缓驶过,船帆上绣着&34;杨记&34;的字样,气势非凡。
&34;这支船队是家父派来的,&34;杨漪澜解释道,&34;除了盐货,还带了些江南特产。&34;
&34;杨小姐,&34;李商砚突然转身,&34;可知我为何对水也有特殊的感应?&34;
杨漪澜心头一跳:&34;愿闻其详。&34;
&34;我从小就喜欢亲近水,尤其是在夜晚,总觉得池水中倒映的星光格外熟悉。&34;李商砚的声音低沉下来,&34;就像就像前世的记忆。&34;
两人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眼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