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僵持(1 / 2)
接风宴之于铁勒使团来访只是个小小的开端, 重头戏还是之后关于边市的种种讨论。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铁勒开战对大衍皇朝来说都是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兴祖皇帝之前就不说了, 大衍长期处于劣势,最惨的时候还要下嫁公主陪送丰厚的嫁妆, 简直就是输钱又输人。
兴祖年间,靠着几代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以及不世出的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大衍终于把铁勒人逐出了漠南, 逼得他们退避到了大漠以北,从此解决了北疆的安全隐患。
然而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仗的结果就是,大衍虽然胜了, 国库基本上也打空了。
也就是说,无论胜负,只要和铁勒人开战, 大衍皇朝就是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
到了成祖年间, 由于铁勒俯首称臣, 经过一番友好交流和谐切磋,双方互开了边市, 大衍用丝绸茶叶药材和铁勒人交换马匹。
成祖皇帝此举的初衷并不在于赚钱, 他只是想尽可能地握住铁勒人的命脉。
毕竟对以牛羊肉为主食的铁勒人来说, 茶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已经打不过了, 不老老实实交换还能怎么着。
成祖皇帝本人战功卓绝,他在的时候万邦来朝四海归心,周边的藩属国一个比一个听话。
成祖皇帝之后, 睿宗皇帝也是镇得住的,但是到了先帝登基,大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明显开始减弱了。
这不是先帝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朝堂上下,尚武的风气变弱了,人们更乐于享受安稳宁静的生活了。
毕竟,成祖皇帝把能打的仗都打完了,他留给睿宗皇帝的是史上最强大同时也是领土最辽阔的帝国。
睿宗皇帝没有武功可以追求,自然要在文治上多下功夫,他在位时国库的银子都要装不下了。
成祖皇帝在位三十年,睿宗皇帝在位二十四年,这将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被人称为“成睿盛世”,这也是大衍皇朝立国以后最强盛最富庶的时期。
人在安逸窝里住久了容易生出惰性,国家也是这样,几十年的好日子过下来,身在局中的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自身的变化。
先帝在位期间,铁勒人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双方爆发了几次小规模的冲突,最终以大衍皇朝的妥协宣告结局。
先帝的想法不能说有错,他就是觉得开战不划算,输了赢了都是大笔的银子花出去,还不如在边市上做点让步,大家和平共处就算了,比起打仗要花的银子,那点小利益不算什么。
朝堂上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太平日子过得舒舒坦坦,谁愿意冒着危险上阵杀敌呢。
神佑皇帝的性格和先帝恰恰相反,他觉得先帝太软弱了,过于纵容铁勒人,他要扭转这样的局面。
尽管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可君律知道,这回铁勒使团来访,神佑皇帝有个目的就是提高丝绸茶叶药材的价格,最好是恢复到成祖年间的水平。
神佑皇帝的想法不能说有错,铁勒人从大衍赚多了银子,的确是个很大的威胁。
可问题是,成祖皇帝当年为了压制铁勒的发展,把最重要的茶叶价格压到了最低。他老人家战功赫赫,手下强将如云,铁勒人那是不敢不答应,不答应就得挨揍了,还是活下去最重要。
神佑皇帝哪有他曾祖父那个本事,先帝已经让步的事,他维持旧例就好,硬要恢复旧制,只会引起铁勒人的反弹。
铁勒是马背上的民族,有人有马就能打,大衍的军队近百年没有打过大规模的硬仗了,战斗力如何其实很不好说,主动引战真的没有必要。
君律在跟姜源聊天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引来了姜源的反驳:“照你这么说,我们只能让铁勒人为所欲为了,皇上想要限制铁勒人,怎么也不能说是错的。”
“陛下的想法当然没错,只是……”君律犹豫了下,低声道:“如果先帝当初没有让步,陛下现在坚持旧例,铁勒人或许就会认了,只可惜……”
姜源默然了,他不得不承认,君律的话有点道理。铁勒人的性子多彪悍,大衍一直不对他们让步,他们未必会怎么样,可已经让了又要收回来,除非是成祖皇帝在世,否则谁能压得住。
“要是这样的话,阿宁这段时间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跟铁勒使团谈判的事主要有鸿胪寺的官员负责,六皇子卫盈的发言权都不多,更别说姬宁了,他主要就是具体和使团打交道的。
舒翰这个人不好伺候,姬宁和他打交道多了,头都有点大了。
当然,舒翰所谓的不好伺候不是说他脾气不好对人不客气,要真是那样,以姬宁长宁王世子的身份,也犯不着给他面子。
而是舒翰这个人,实在是太精明了,话里话外都在套人的话,姬宁已经特别小心了,还是不敢确定自己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
君律的判断是正确的,铁勒人认为神佑皇帝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没有诚意,拒绝答应。
皇帝则是坚持自己的底线不退让,他的目标是成祖皇帝,他能做到的事,他也做得到。
两边都是坚持己见不让步的,鸿胪寺的官员口才再好也没用,谈判的事就这么僵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