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废话随笔(非,略过)(1 / 1)

加入书签

有许多读者对书中“爸爸”“妈妈”的称谓颇有争议。魏晋时期《广雅》的《释亲》篇中便提及“爸,父也;妈,母也。”这说明在宋以前,“爸爸妈妈”的称谓是存在的。

“爸爸妈妈”的称呼在宋代似乎并不普遍。杨过、陆无双、武敦儒和武修文在原着中都这么叫,而郭芙对父母的称谓,和他们明显不同。这并非偶然,显然是金庸先生刻意为之。因为这几人小时候都家庭问题,而且年纪很小,遂采取更“本能直接”的称呼方式(aa,baba)。

金庸先生在创作射雕三部曲时,正值他才华的巅峰,后面开始信佛了,便在作品中融入越来越多的“光头答辩哲学”。(见仁见智,我就这粗坯水平,哈哈哈)

三部曲主角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文化符号。“儒侠郭靖”、“道侠杨过”、“佛侠张无忌”,杨过是道侠或许有些争议,其他的两位应该没有。每部作品的主角都是“成长”的,所以争议很大,特别神雕。

“成长”是要犯错的、要后悔的、要心痛的、要遗憾的,而不是从十二三岁开始就是一个圣人。现在大家称之为“毒点”、“虐主”。所以很多读者三四十岁后,再去读就颇多诟病,因为打开方式不对,认为那个十二三岁、十五六岁的孩子,应该像自己一般思考,应该与自己一样的道德观价值观,如自己一般圆滑行事……

毫无疑问,金庸小说就是通俗小说的巅峰,许多搞严肃文学的对他作品多有诟病(比如某j圈大院行为艺术家王某),但并不影响某诺奖得主也喜欢读他的小说,高度认可其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叙事技巧。甚至《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就是按照严肃文学去写的,其质量远超大多数严肃文学作品。

记得当初大学时,看了某诺奖得主的作品,看得我恶心想吐,又看了一本金庸小说才算缓过来。所以,我的水平也就这样,只能欣赏通俗小说。

废话扯完,说回本书:

有读者认为主角只需顺从李莫愁,便能万事大吉,这可能有些斯德哥摩尔症。主角多次差点身死,且很叛逆,很有反抗精神,他不可能会顺从别人,不可能被驯化。当然了,许多人眼中,只要是不认同的便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这也是被驯化而来的价值观)。

最后,主角长大了,秉承“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女侠由我开光”的伟大宗旨,问问大家,看看先收“哪些”比较合适?顺便给点“骚操作”建议?

投个票,还是全都要?

李莫愁(小仙女大剩魔女)

程英(温婉甜美好妹子)

完颜萍(外柔内刚小哭包郡主)

郭芙(智商250娇滴滴刁蛮大小姐)

耶律燕(豪爽大长腿)

陆无双(牙尖嘴利、心狠手辣俏妮子)

洪凌波(i李莫愁)

公孙绿萼(未出场)

……

……

又写歪了,考虑怎么设计下一步剧情。

屮,写个破同人,都快成“金学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