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质疑与挑战(1 / 2)
陈宇在学术研讨会上引发的轩然大波,如同在学术界原本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威力巨大的重磅炸弹,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而这余波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有将他彻底淹没之势。
在研讨会结束后的日子里,学术界像是被点燃了的火药桶,众多学者们群情激愤。许多学者联名向学术机构上书,言辞强硬地要求陈宇必须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获取资料的方法。在他们的认知里,历史研究就如同搭建一座大厦,每一块砖石都要有其明确的来源,每一个结构都要遵循既定的规则,而陈宇的研究成果却像是一座凭空出现的摩天大楼,没有他们所能理解的根基,完全背离了历史研究那严谨如同精密仪器般的逻辑和他们多年遵循的常规流程。
这些学者在各大知名学术论坛上发起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讨论,他们敲打着键盘,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陈宇的不满与质疑。那些言辞犀利得如同刀剑的话语,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每一个字符都像是在对陈宇进行无情的审判。其中一位在学界颇有名望的老学者,他在历史领域已经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一生都以传统研究方法的忠实捍卫者而自居,对任何新出现的、不符合传统范式的研究都持有本能的抵触。他精心撰写了一篇在学术界广为流传的文章,在文中严厉指责陈宇伪造历史,其措辞之严厉,仿佛陈宇是学术领域的千古罪人。他写道:“陈宇的所谓新发现,完全是对我们一直以来秉持的历史研究基本认知的公然践踏,这是对学术尊严不可饶恕的亵渎。这种行为就如同在神圣的学术殿堂中肆意涂鸦,破坏了我们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纯净学术环境。”这篇文章就像一把燎原之火,迅速点燃了更多学者心中对陈宇的不满情绪,学术界的舆论风向如同被恶魔掌控一般,对陈宇愈发不利,那压力如同泰山压顶般向他袭来。
陈宇此刻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的正中心,四周是无尽的黑暗和肆虐的风暴,压力从四面八方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他无情地涌来。他陷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两难境地,犹如陷入了荆棘丛中的困兽。一方面,他心里非常清楚,时间回溯能力是自己此次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然而这种能力太过神秘、太过超越常理,一旦公之于众,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世界就像一艘在传统航道上平稳航行的巨轮,还远远没有准备好接受这样一种如同外星来客般超越常识的力量。如果时间回溯能力被泄露,它很可能会像脱缰的野马般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滥用,从而彻底扰乱整个历史研究的生态平衡。那些原本通过考古发掘、文献研究等艰辛过程建立起来的学术体系,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崩塌,而且这种影响甚至可能会蔓延到社会秩序领域,引发一系列无法预测的连锁反应。
而另一方面,他又实在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途径来向那些固执己见的学者们解释清楚。这些学者们就像被禁锢在传统思维定式的牢笼里,他们的眼睛被自己多年来所遵循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蒙蔽,只愿意相信那些在他们熟悉范围内的事物,对任何超出这个狭窄范畴的新事物都本能地持排斥态度。他们就像一群守旧的卫士,守护着他们心中那座古老的学术城堡,对任何外来的、可能改变现状的新思想都充满敌意。
在一次备受整个学术界关注的学术辩论会上,现场的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那股压抑的氛围几乎让人窒息。陈宇站在台上,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推上战场却手无寸铁的士兵。他的对手是一位在历史学界有着极高声誉的学者,此人以逻辑严谨得如同机械齿轮般、言辞犀利得如同匕首般著称。他站在台上,身姿挺拔,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地盯着陈宇,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他就是正义的化身,来揭露陈宇这个“学术骗子”。他以一种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口吻大声说道:“陈宇,你必须向我们解释清楚,你是如何在没有任何我们所认可的考古证据的支持下,得出这些与传统观点完全相悖的结论的?你的研究方法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我们怎么能相信你不是在故意误导整个学术界?你这是在拿我们的学术声誉开玩笑,是在破坏我们多年来建立的学术信任。”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呼啸而出的子弹,精准地射向陈宇,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锋利的长剑,试图刺穿陈宇的防线。
陈宇试图解释,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心跳急速加快。他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开始列举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深入观察和独特思考。他提到了在青铜鼎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细微之处,比如鼎身上某些特殊的纹理,这些纹理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独特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他所提出的多种文化融合观点有着微妙的联系。他还讲述了自己对鼎内部一些神秘符号的解读,这些符号与古代不同部落的图腾有着相似之处。然而,在对手连珠炮般的质问下,他的话语就像脆弱的堤坝,在洪水般的攻击下显得苍白无力。对手迅速抓住他话语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漏洞,进行更猛烈的反驳。
现场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观众们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场激烈得如同生死之战的学术交锋,每个人的心情都随着双方的言辞而起伏。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