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04】那个钩子呢就没有啦(1 / 3)
囍帖街以前不叫囍帖街,叫南江街,取名自“江之南边”。六十年代那里建了很多侨房,许多归国华侨便聚居在那,他们带来了很多西式的生活作派,其中一项便是西式婚礼,把结婚弄得像派对一样,穿着神圣的白纱,念着情深款款的誓言,洋气又新潮。当中有些有商业头脑的侨商开始在自家房子前的花园或者草坪上,陈列一些西式的婚纱洋装,再后来慢慢延展到婚礼相关物品的经营,例如喜帖印刷、喜糖喜饼售卖……久而久之大家叫惯了“囍帖街”,便正式更名了。
到了八十年代末,西式婚纱开始进一步流行,婚纱店铺也如雨后春笋般在这条街浮现,有零售也有批发,不仅南城人来这里买,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的商家都会跑来进货。
何美珍以前是在服装厂干的,从车间女工一路做到销售专员。但自从国家在九三年第一次提出“市场经济”以来,厂子的效益就一年不如一年。她很有危机意识,又看准了婚纱的商机,在生了纪年后不顾丈夫纪强的极力反对,拿了自己全部的嫁妆和积蓄出来租了一个铺子。
最早的时候,“珍爱婚纱店”开在巷子里头,西式中式都有,卖的都是大路货。何美珍苦撑到第三个年头,开始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款式,凭着在服装厂那些年积累的三脚猫功夫以及自己天生敏锐的潮流嗅觉,竟有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她的店铺本来在街口,位置得天独厚,可谓是囍帖街“门面担当”。
生意刚刚有了些起色,没想到丈夫纪强就下岗了,导火索是因为纪岁。虽然生她时交了超生罚款,但这在国营单位算是一个污点。加上那几年纪强所在的药企效益很差,他不仅被踢出了最后一波福利分房,在年底绩效盘点时还被干掉了,家中的重担一下落在何美珍身上。
本来有了独立设计款按理说位置就很重要了,可是临街铺位的租金实在太贵,纪强下岗后何美珍要负担起成头家的开支,无奈只得退到了街后的平安里小巷。酒香其实也怕巷子深,她但求也能搭车一下街坊们的生意,或者靠客人口口相传。而囍帖街的婚庆生意似乎越来越旺,前几年还在街头落成了一座婚庆器材批发市场,名为“囍缘汇”。
这些年“珍爱婚纱店”从一个蝇头小铺逐渐将生意做大,眼看有了盼头却又逐渐龟缩回去。起起伏伏,好好坏坏。很多时候仿佛是被时代的巨浪推着走,又拍回头。今日不知明日事,有些路到底走得对不对,也许要很多很多年之后回头看,才能真的盖棺定论。
何美珍只觉得甜头是有的,但苦也是真的苦,赚回来的钱好像又回到货款上了,手里倒不觉得多了几个镚。
-
“美珍姐,新到的版我都挂出来了。下午2点和3点分别有两家预约来看裙的,我先去送张小姐的裙褂,应该能在那之前赶回来!”阿萍手脚麻利,整理好模特身上的纱裙,拿下别在耳旁的签字笔挠了挠头皮,扔进挂脖的小包里。
阿萍以前和何美珍都是服装厂的,虽然只是中专毕业但人干活利索,嘴巴也厉害。两人感情很好,何美珍出来单干后把阿萍也带出来了,这么多年她都不离不弃,有情有义。
“知啦知啦,你吃两口饺子再走啦,”何美珍递过去一只搪瓷碗,里面是大半碗白白胖胖的汤饺。平日要顾店一般中午都不回家,她便在店里插了个小小的电饭锅,要么煮个面下个饺子,要么就是把前一晚的剩饭剩菜热了吃。
她看着阿萍低头吃,拿起婚纱款式的活页册又随口问了一句:“对了,我们上次说要处理的旧纱旧褂在哪?”
“哦,我收好了放里头的小仓房,”阿萍囫囵应着,举起筷子在空气中戳了戳,“等着人上门收呐。”
何美珍回头看了一眼,顿了顿,又问:“那新进的布匹呢?”
“说是午后到。”
“好,那阿萍你尽快赶回来顾店,我下午有点事要去做。”
阿萍应了一声,瞥见她手里的活页册,嘴里含混地说:“美珍姐,那件事你考虑得咋样啊?要么我也出一半钱?”
何美珍一怔,想起来了。
她手里这样的活页相册一共有四大本,男女款分中西式,不同的风格分门别类码好,每个季度更新一次。阿萍曾和何美珍提过,现在很多门店都置了手提电脑给客人看款式照片,不知多方便又有档次。再说了,淘宝店前两年就开了,却也没好好捣鼓,实在是浪费。
何美珍怎么会不知道手提电脑方便,可是她家只有一台笨重老旧的台式机。手提电脑随便一个牌子也要七八千,她哪里还有这个闲钱。
阿萍又讲:“就算不是店里,年年和岁岁渐渐大了,后生仔女之间总会互相比较。”
何美珍没有接话,她知道林亚瑞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买台式机了,纪岁三岁就已经知道去他家玩扫雷了,到后来升初中时朱春穗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再后来陈家栋也买了,就连陆悠悠家孤儿寡母的也说存了钱打算年底买一台。
还好两个女儿心大,从来没说过人家有我也要,尤其纪岁,东家串串门西家打打牙祭,成日没心没肺乐乐呵呵的。
“知道了,再过一阵吧,等再过一阵。”
阿萍知道她向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