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稀泥(1 / 2)

加入书签

原来以为只是一个年号而已,叫做“建中靖国”是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什么。

可这又怎么了,改革的大业眼看开展得举步维艰,难道现在喊喊年号解解压不行吗?

延福宫中的赵佶很是郁闷,他现在对向太后的想法很是复杂。

既然把自己扶上了帝位,那就放开手脚让自己大干一场应该没毛病吧?

可自己还都没怎么样,向太后已经开始忙着安插自己的人了,这是要带头搞朋党的节奏啊。

他虽然觉得钟粟的话算是有些道理,不在乎改革还是保守,或者说打破改革和保守的界限。

只要能让大宋的国库充实起来,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但在用人的问题上,马上出了大量的问题。

作为一国之君,居然不能自如地选派大臣,这个鸟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人也就罢了,只是丢出了一个“建中靖国”的年号,居然就引发了一阵议论。

不少大臣居然上奏折,委婉地表达了一些看法。

字里行间居然按照赵佶,应该尊重向太后的意思。

赵佶几乎别气得吐血,我到底还不是大宋皇帝了,大宋现在究竟是谁在掌舵?

他甚至觉得,

是不是应该杀几个人来平息一下当前的局面。

可当他再次私下问钟粟的时候,钟粟给出的答案居然是三个字:“和稀泥”。

杀人的确有点一时意气的意思,但选择和稀泥能行吗?

赵佶感觉这个做法似乎充满了不靠谱的因素。

好在钟粟对和稀泥给出了时间表,一年左右的时间,赵佶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赵佶自然知道,自己那个哥哥赵煦登位后一直受到掣肘,除了平西夏、收青塘几场战争还算痛苦了两把,很多时候还是过得比较郁闷。

钟粟这家伙轻易不会乱说,他说和稀泥一年就会有效果,那也许真有根据。

另外有一件事情再次让他觉得里面有问题,那就是赵煦在驾崩之前,钟粟如有若无地透露了一些信息。

不对,哪里是若有若无,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暗示。

他居然问自己对皇帝的看法,当时觉得只是玩笑开得大了点儿,现在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

当他后来再次追问钟粟的时候,钟粟居然说是随口所说。

随口说什么不好,谁会随口说这个,骗鬼去吧。

可钟粟不说真话,总不至于严刑逼供吧。

初登大位,而且无比仓促

皇城司这个特殊的机构都还不能完全掌握到自己的手中,有些事情的确不能随心所欲。

这样一来,思路再次退回原点,难道真要按照钟粟的思路去和稀泥吗?

赵佶在纠结,钟粟同样在纠结。

向太后果然要召见他了。

在不知真相的人来看,这样的召见甚至是一种荣耀。

可钟粟明白,向太后一定对自己有了看法。

钟粟估计,向太后恐怕还在怀疑,赵佶那个“建中靖国”的破年号也许都是自己的主意。

可钟粟真没想这些,他可没想着让赵佶一开始就要大干一场的。

有向太后集团在那里搅和,你只要做什么,她都会觉得你是要扶持改革派了。

可历史的惯性还是强大无比,“建中靖国”的年号还是横空出世了。

没办法,这个队友还得慢慢想办法改变。

慈宁殿中,一片祥和的氛围。

相比以往,向太后此次对钟粟的态度非常热情。

钟粟更加觉得,这才是一阵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征兆。

显然,这样的态度意味着,自己可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拉拢对象,多半是要受到到各种温和的试探或者盘问。

“钟侯晋爵,哀家还没来得及恭喜,

真是不应该。”

“区区侯爵而已,太后何必挂在心上,下臣惶恐至极。”

对于向太后这样的恭喜,钟粟只能选择虚与委蛇。

“对了,听说官家登基后,对钟侯甚是信任,钟侯可不要辜负了官家的托付。”

钟粟本以为还要多铺垫一番,没想到这就已经来了。

“太后明鉴,下臣在官家之前为端王之时,就蒙受垂青。

最近官家的确多次召集下臣,商讨治国之事。”

向太后既然没说几句就开始旁敲侧击,钟粟便干脆帮他早早切入话题。

“哦!钟侯是我大宋青年才俊,官家问计于卿,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不知,钟侯对我大宋朝局,可有良策?”

向太后在问到这里的时候,她也有些忐忑,这已经涉及到了朋党之争。

如果钟粟已经坚定地要“建中靖国”,后面的局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

“良策还真称不上,不过下臣倒是对官家说出了三个字。”

“钟侯可否见告,是哪三个字?”

向太后的好奇心已经无以复加,钟粟的做事风格她自然有所耳闻,不知道这次会说出什么来。

能够用三个字说清楚,显然击穿了向太后的思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