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都长本事了(1 / 2)

加入书签

吃过大肉烩菜的大宋农民工干劲十足,工地上的监工几乎变得形同虚设。

这些人长期以来受到了无数的盘剥和压榨,不但工钱短斤少两打折扣,这也就罢了,关键吃个饱饭都是问题。

所以长期以来,他们也学会了出工不出力的应对方法,而监工也会使出浑身解数,和这些农民工斗智斗勇。

钟粟一方面对农民工的伙食进行了加强,但同时宣布,如果能够加快完成工期,接下来的书院二期工程还会用他们,如果故意窝工,只要被监工发现,从此列入黑名单,下次二期工程开工后就别想了。

其实制度归制度,总有人会成为漏网之鱼,但庞甲长和老庄讲的钟粟的故事,却让这些人深深地记住了。

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如果不好好干活,一定会别发现的,不过这些事情钟粟一无所知。

当然,这种有肉吃的伙食可不是天天都有,钟粟深深地明白人性的优缺点,过个天来点肉即可,这样大家的积极性还存在,同时还充满渴望。

在这种有力的举措之下,才三天时间,凡是挡路的树木基本被砍伐个了干净,接下来就是打地基这些了。

钟粟也没长期守在工地上,逗留了两天,就开始慢慢交给几个负责的人,他自己则开始联络教书先生了。

现在说来,其中一拨教书先生需要长期教书,钟粟立刻想到了苏辙,他现在的处境也不是

太好,被贬谪了一次,现在基本就是挂个虚衔养老。

想让苏辙亲自挂帅教书,钟粟还真没敢这么想,但苏家一门还有大量的徒子徒孙,文化圈子相对要广泛得多,找几个实力还不俗的教书先生到不是问题。

钟粟起初的目的是办纯粹的理工学院,但后来一想,这么做自己觉得没问题,但汴京的大儒们未必会买账。

最后他还是决定,适当招聘几个文科教书先生。

至于理工方面的先生,那就好办多了,工部、将作监、军器监有不少已经退居二线甚至退役的老工匠,对这些人下手再好不过,返聘回来到书院教书,也可以丰富一下他们的业务生活。

在张商英、李诚和金三山的鼓动之下,一下子就动员来了十来个,目前已经绰绰有余。

另外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这些老兵,他们主要是临时招募为主,只要有章楶、金三山这样的人物带头,实在太容易了。

钟粟甚至隐隐在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文武百官都轮换到书院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他随即有觉得目前这样做肯定不行,文武百官非把他打死不可。

但他其实也有自己的办法,不过还得等待时机。

对于这些教书先生,钟粟在待遇上毫不含糊,这是学院的根本,不但要留住他们,还得继续吸引充实。

有了他们,学生队伍也才能发展壮大。

这样满打满算,常驻教书先生其实还不到二十

个人,这点开销根本不足挂齿。

再说钟粟也有想法,他可不会让这些人白吃饭的,适应几个月后,学院自然要办起几家附属企业,产学研结合才能走得更长。

至于教书先生,也鼓励他们向附属企业入股,然后拿到分成。

这样算下来,书院的教书先生只要坚持得够久,钱途还是不错的。

其实让钟粟意想不到的是,赵煦不知道怎么良心发现了,突然一下子划拨了三十顷的学田给他,而且位置就在书院以西的地方,距离也不算远。

钟粟盘算了一下,三十顷的学田其实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些学田的产出,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至于怎么用,承包给附近的农户是一种选择,但如果目前的这一批农民工愿意经营的话,倒是可以优先考虑。

如果他们真愿意留下来,到时候还可以把农作物进行统一规划。

其实在赵煦看来,钟粟能够积极兴办书院,而且向大宋无偿供给人才,简直就是大宋的福星,这三十顷的土地,其实费了他一番功夫,几乎是从皇族之中硬摊派出来的。

赵煦的理由也很充足,钟粟为国效力,而且吓退契丹使者一事震动朝野,难道就不应该补偿一下吗,如果不愿意,那来年向契丹缴纳的三十万币银他们也得分担一些。

其实皇族中人就是肥猪哼哼而已,他们每个家族的占地都是按照数百顷来算的,区区三十顷,就算让一家出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如果钟粟继续争取的话,再弄个三十顷也是完全有可能办得到,但他暂时还不想这么做,皇族的这些家伙都是树大根深,实在不好招惹,万一他们被逼急了联合起来,就算是赵煦也会投鼠忌器。

钟粟的想法是,以后他的书院还要继续发展,如果一开始就得罪了这些皇族,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与其这样,还不如慢慢壮大自己,等到实力真正足够了,那时候恐怕都不需要自己要了,他们送都来不及。

有了这样的想法,钟粟还是假惺惺地上表感谢了一次赵煦,赵煦也顿时产生了一个重大错觉,自己还是很能干的,除了很会用人,打下了西夏,在削弱皇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