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京车展(1 / 2)

加入书签

节气:惊蛰。

准确地说,这是惊蛰的第一天。

钟粟之所以把这一天确定为马车展的开幕时间,主要还是因为太史局的预测还是很准确的。

倒春寒的寒潮总算退去了,虽然气温依然很低,但总算天气放晴,人们已经可以沐浴带着暖意的阳光了。

钟粟大概推测,如果这样的好天气能够持续个天,到了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各种植物也会逐渐冒头,那可是踏青的好时节。

不仅是汴京,大宋的大部分地方,都有踏春的好习惯。

说是踏春,其实就是适婚青年男女憋了一冬出来见见面,有看对眼的,当下就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加微信什么的,然后就可以保持联系,直到送入洞房胡天胡地。

踏春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只要没有什么事情,王孙公子、名门淑媛、民间小老百姓都可以尽情戏耍。

总之,在“合和二仙”和爱神维纳斯的门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分贫富、种族、民族这些,至于龙阳、百合之类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这种事情,大宋统治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事实上还是充满期待的。

古代社会,人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财富。

国家要打仗,要发展,要囤积粮食,这些都需要足够多的人口来维持,没有了足够的人口基数,很多事情也就是想想而已。

宋朝更是如此,大宋面临小冰河期,对于西北的辽夏金其实更严重,他们同样受不了。

那只有南下争夺资源,可不管是体格还是西北辽夏金骑兵的

优势,大宋始终占不到上风。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靠着人命来填。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所以踏春这种集体搞对象的活动朝廷是乐得清闲。

还不用专门派人组织,而且吃穿自带,更不需要发放奖金补贴之类。

大宋看起来的确不错,不少封建社会的破规矩都被打了个稀巴烂,男欢女爱虽然没有被高调提倡,但也没有多少道学家出来反对。

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其实也是不得已的,所以统治者只能是坐视不理。

但更多的时候,很多年轻的男子,有些没有成家,还没有真正感受到成家的幸福,就被拉去当兵,最后埋骨他乡。

更残忍的是,有些男子成婚不久,战争爆发,同样要去军前效力。

专业的军队都搞不定的事情,让这些没怎么接受过训练的人去,那就是典型的炮灰。

所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种事情一点儿也不夸张。

在旁人看来,可能会觉得钟粟想得有些过于遥远,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也就再过几十年,西北的铁骑就会疯狂地踏过来,那种残忍的景象就会变成赤裸裸的现实。

钟粟是想让大宋的肌体变得更为强健,但他却不是大宋的救世主,他也做不了。

究竟能够做到哪一步,这是没办法预料的,没有任何攻略和教程,只能慢慢摸索。

现在算起类,他还是完成了一些改变,苏东坡可以不用去海南了,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多写出几首好诗词、几篇好文章。

书院中一门心思枯做学问考科举的情况也被打破了,各种其他学科类的内容也逐渐开始纳入书院的教学体系。

虽然这个暂时不可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但这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只要他赚了足够多的钱,在大宋开遍了书院,这样的影响力恐怕就变得不可抵挡。

到了那个时候,考取科举也仅仅是去书院学习的选择之一,士农工商或许能够做大体概平等,工商两界至少不会被鄙视。

如果再加上他带来的学识和不断产生的脑洞,大宋或许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这些想法,钟粟也只能一个人想想,根本没有可以分享的人。

他现在要做的,只能是发展更多默默无闻的执行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好手头的一切。

就像这场别开生面的汴京车展,也完全打破了前次车展的规模和做法。

所有大宋的人都看不懂他,只觉得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只是有着开办书院的兴趣爱好。

在钟粟的浮想联翩之中,车展正式拉开帷幕。

门口设立了卖票处,价格公道,十个铜子儿就可以进入大车店。

设置这样的门槛也是迫不得已,原因很简单,愿意购买的人毕竟是少数,看热闹的人实在太多。

如果一下子涌进去几千人,安保都是问题。

当然,只要交了钱的人都进行了登记,如果到时候真的要出手买车,这十个铜子儿从车款里面扣除。

再说,前期的宣传已经非常到位,不少人买与不买其实已经心中有数,倒是对各种版本的配置颇有兴致,

准备研究一下再出手。

购买了门票的人已进入大车店,里面的正中间位置搭建有一座舞台,气势算不上恢弘,但也颇为像模像样。

主持人先上台,对车展的情况作了一番简单的介绍,然后隆重请出了大宋长公主致辞,同时又是一番对钟粟马车的溢美之词,里面自然夹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