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亦官亦商(1 / 2)

加入书签

钟粟完成火炉制造的事情,自然顺理成章地传到了尉迟宫铭的耳朵里。

尤大官人虽然觉得有些内疚,但他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这里面真是有大富贵啊。

钟粟已经毫无悬念地将垃圾一样的烟煤变成了宝贝,而且比无烟煤也没差多少。

在尤大官人的眼里,他只看出这是一场大富贵,但对于尉迟宫铭,却有着更加非同凡响的意义。

大宋的煤场无一例外都是只开采无烟煤,而且主要以工业用途为主,说是无烟但其实还是不太安全,并不适合家用。

烟煤从来都是被无视的,连工业价值都没有。

现在钟粟居然以神奇的手法,将烟煤的利用商用民用化了,这可是足以上大宋头条的好消息。

如果将这件事情上奏大宋朝廷,一定能够得到宋哲宗赵煦的重视。

虽然尉迟宫铭远离中枢,但他非常清楚,火炉这种东西,就算是宫中也是没有的。

虽然只是听尤大官人口说手画,并没有见过实物,但他相信,尤大官人不会胡说的。

他也相信,钟粟做出的东西,应该不成问题。

情绪好不容易有些平复的尉迟宫铭,再次有些坐不住了。

不管是从自己生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大宋的利益来看,他都不能继续坐视不理。

钟粟用的可是

他的煤场,虽然自己几乎处于被朝廷遗忘的状态。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朝廷必定会想到他,甚至要对他进行适当的安排。

如果自己还继续装糊涂,赵煦恐怕会不大痛快的。

尤大官人又不知道尉迟宫铭在想什么,这次他确幸自己获得的绝对是第一手资料。

火炉烧烟煤的实验是他亲眼所见,不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虽然他看不清楚这里面的玄机,但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的确很重要。

“老尤,安排一下,去一趟惠州,我要见见钟粟——做出来的火炉。尉迟宫铭想了想说道。

“郡王真要亲自去一趟惠州,要不由小人代劳吧?”

尤大官人试探着问道。

“你去能解决问题吗?钟粟那小子手里,你能占到半分便宜吗?”

尉迟宫铭说道,他不是在责怪尤大官人,其实主要针对的是钟粟。

这个小子太能折腾了,不管是在登封还是在惠州,他总能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每做出的事情,往往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由得让人不佩服。

他虽然没有刻意让尤大官人监视钟粟,但多少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真正说起来,他也不知道想得到什么,就是觉得钟粟一旦来到了惠州,肯定不会甘

于平淡的。

果不其然,满打满算还不到半年时间,钟粟却接二连三,连续做出了不少大事情。

开办书院也就罢了,但他居然刚用何文运的儿子去经营酒楼,实在是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这样做风险也太大了,翻车概率实在太高。

想想自己开在岭南的几处东江楼,那可是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商贾之道一点儿而已不比为官之道简单,甚至有过住无不及。

为官如果能做到不参与争权夺利,多半无法进入权力中心,但温饱还是完全可以保障的。

尤其在大宋这个社会,官员的待遇还是很有保障,再穷不能穷官吏啊。

当然,如果有两下子,那还是很有市场的。

范仲淹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从小可是跟着离异的母亲过的,也算是命运多舛了。

可他还是能够自立自强,发奋读书,最后顺理成章地东华门唱名。

这样第一个人,无论如何没有什么根基,却做到了位极人臣,当然靠的是实力。

苏家父子其实也一样,跟范仲淹相比,无非就是经济基础好一些,

但他们都是通过大宋的科考系统进入大宋官僚体制的,而且父子三人居然都顺利考中。

而商贾之道就难多了,首先按照地位排序:士农工商,位列第四,属于末等,完

全就是弱势群体。

当然,大宋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稍微。

还有就是来自大宋朝廷的政策变化,由于大宋经济的各种复杂情况,新旧势力交替登台,每次登台就是一次大清洗,对营商环境的冲击也非常之大。

大宋的货币系统也一直处于一种时刻调整的状态,几乎从开国以来,钱荒也一直持续,所以才有了宋哲宗赵煦求助钟粟的事情。

可以说,只要国家机器的某个神经稍微出现一些变化,商贾经营就会被牵动。

尉迟宫铭作为脚踏官场商道两界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他经商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是自己的官方身份。

大宋的政策是,作为开国大将之后,你如果愿意过富家翁的生活,朝廷会给你优厚的政策、宽阔的土地。

如果你还想着金戈铁马的日子,还武功勤练不辍,那恐怕就距离死期不远了。

大宋只是不杀文人,武人吗,大家都懂的。

钟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