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入山(1 / 2)
大乾的心脏——上京城。
此刻已蜕变为举世瞩目的繁华盛都。
其繁华喧嚣之景,较往昔更胜一筹,犹如璀璨明珠镶嵌于世间。
在这座都城的东方,矗立着历史悠久的大乾武院。
见证着无数英才的崛起与辉煌。
而今,上京城的西南北三面,正紧锣密鼓地筹建着三座新学院。
它们分别承载着儒、道、佛三教的智慧与传承。
据传,这一切皆因那位大乾九皇子萧玉安。
以其非凡魅力,将三教精英汇聚麾下,特建此三院,以广传三教之道统。
更有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言说二十日之后。
大乾武帝将举行禅位大典,将至高无上的皇权传予这位功勋卓著的九皇子。
尽管九皇子已享有“常务副皇帝”之誉。
但真正的龙袍加身,仍需那庄严一刻的确认。
故而,四方豪杰、天下英才纷纷汇聚上京,共襄新皇登基之盛举。
欲亲眼见证这位平定四海、汇聚新皇风采。
景仁宫内,气氛凝重而深邃。
大乾宰辅公孙止,身坐轮椅,孤身步入之地。
武帝则端坐于内殿门槛之上,凝视着浩瀚星空,仿佛要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
公孙止的到来,并未引起武帝丝毫的波澜。
两人并肩而立,共赏星辰之美。
武帝终是轻轻叹息一声,打破了这宁静的夜晚。
“朕曾以为,自己能够引领大乾乃至整个千星界度过此次浩劫。”
“继而探寻武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武帝的话语中透露出淡淡的无奈与遗憾。
公孙止面色如常,缓缓开口:“陛下,未来尚存转机。”
“臣直言不讳,陛下确非帝君之最佳人选。”
武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不合适?那你当初为何选朕为帝?”
“天机阁主赐予你的养龙之术,可曾让你失望?”
公孙止眼神微动,随即苦笑摇头:“陛下,过往云烟,无需再提,我们应当着眼未来。”
“确实应向前看。”武帝语气淡然。
“若无小九,你或许早已不在人世。朕观他亦非热衷权谋之人,日后你的担子或许不轻。”
“但小九定能助你解开枷锁,所以你今日此行,实属多余。”
公孙止虽无法起身行礼,却仍以诚挚之心表达来意:“陛下,臣此来,只为劝慰陛下。”
武帝挑眉而笑:“劝朕?”
“是担心朕在禅位大典上生出变故?还是担忧朕无法承受此等打击而自寻短见?”
“野上下皆言公孙止最懂陛下心思,此言非虚。”
武帝之言让公孙止心中一暖。
“但请陛下放心,昔日之我或会如此,今日之我却已释然。”
忽现一册古籍——《吞天造化诀》。
此书不知何时悄然出现在景仁宫中,其来源不言而喻,定是萧玉安所为。
书中蕴含的关山福地气息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武帝深知,除三教之主外,唯有萧玉安有此能耐将物事无声无息送至自己手中。
对于此功法的用意,武帝心中虽有疑惑,却也感受到了其不凡之处。
或许,这将是自己突破生死境、攀登更高境界。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千星界能够安然度过此次危机。
然而,这一切对于即将卸任的武帝而言,已不再是首要考虑之事。
他已将希望寄托于未来——那个由萧玉安引领的新时代。
千星界的重担,此刻已沉甸甸地落在了萧玉安的肩上。
公孙止的离去,如同一片落叶,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时间的洪流。
他曾以为,武帝这位高傲的君主。
在经历了那场战役的洗礼后,或许会陷入绝望的深渊,甚至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
然而,现实却出乎他的意料。
萧玉安心中暗自思量,只要这一切不影响大乾的未来,便能顺利继承大统。
而他自己,也能借此机会展现才华,挣脱束缚,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毕竟,九皇子以其慷慨大度著称,而武帝则显得有些吝啬于奖赏与信任。
正当此时,九皇子萧玉安已踏上了前往琅琊郡太一门的征途。
他原计划在登上大乾权力巅峰之后,再借助天地大势的力量前往太一门。
毕竟,那位太一门主深不可测,让他心生敬畏。
然而,太一门主的邀请如同春风化雨,不容他拒绝。
萧玉安深知,若此刻退缩,只会让自己显得怯懦。
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太一山的道路。
太一山脚下,一道孤影矗立于悬崖之畔,仿佛与天地同寿。
那正是太一门主,他始终站在那里,俯瞰着世间万物。
萧玉安并未急于上山,因为他感受到了太一山周围弥漫着的玄奥气息。
那似乎是一种古老的阵法在守护着这片圣地。
“九殿下,入太一山,为您解惑。”
一道苍老而深邃的声音在萧玉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