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1 / 7)
晨曦初露,温柔地洒在皇极殿前的青石板上,为这庄严之地添了几分生机。阳光透过薄薄的雾气,如同细纱般轻抚过每一寸空间,使得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暖意。这是自打败贼寇后首次举行的早朝,百官们脸上都挂着难以掩饰的喜色,他们的服饰在晨光中闪烁着斑斓的光泽,仿佛也在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刻。惟独皇帝林小风,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容平静,无悲无喜,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的眼神深邃,如同寒潭般沉静,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李邦华缓缓走出队列,他的步伐稳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他双手拱起,恭敬地奏报道:“贼寇昨日已兵败如山倒,如今已退守至居庸关。据探子回报,贼众已离开居庸关,正向宣府方向逃窜。”
林小风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暗自赞叹李自成的智谋,手下确实有能人。他想象着居庸关的雄伟,那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固若金汤。但宣府却另有一番天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宣府失守,贼军将会被困在两关之间,无处可逃。没想到李自成也识破了此计,直接退往宣府,这样一来,京师就更加安全了。林小风的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欣慰,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因为将士们的英勇,更是因为有智谋之士的辅佐。
“昨日的战况如何?”林小风淡然问道,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
李邦华从袖中取出一纸战报,缓缓念道:“昨日我军与贼寇在城外激战,共斩首二万九千二百九十七人,俘虏八千三百四十四人;我军阵亡二千七百零九人,重伤一千二百五十一人,轻伤五千四百六十二人。伤亡最为惨重的是城西三营,其中神殊营副将王将军也不幸中箭身亡。”
林小风听完,神色凝重,他仿佛能看到那激烈的战斗场面,能听到那震天的战鼓声和士兵们的呐喊声。他又问道:“自从贼寇围城至退兵,我军共斩杀贼寇多少?伤亡又如何?”
李邦华回答道:“自三月二十一日贼寇围攻京师,至二十七日贼寇溃败,我军共斩杀七万一千余人,其中半数为贼寇中的民夫。我军阵亡一万零八十九人,重伤三千二百四十二人,轻伤一万四千八百九十一人。”
林小风默默点头,对于明军的损失,他并未显得惊讶。他知道,那些临时征募的民兵,没有铠甲的保护,虽然装备了由书册制成的临时铠甲,能够抵御弹丸,但却无法抵挡箭矢,加之没有头盔,伤亡自然惨重。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伤,为了那些英勇牺牲的士兵们。至于斩首的数量,林小风心中存疑,因为贼寇败退后,有的人投降,有的人被践踏而死,还有的人逃逸,统计时恐怕将后两者混为一谈。然而,即便知道有虚报,林小风也不打算深究,因为战略上已经取得了胜利,京师得以安宁;将领虚报战功,无非是为了图利,此役京师军民共同努力,不惜花费重金来酬谢他们。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兵部应当论功行赏。但是切记,这份奖赏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务必确保每一份奖赏都能发到他们手中。如果朕听说有人截留赏银,必将诛杀其三族!”说完,林小风的目光扫过群臣,一股阴冷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大殿上,百官们都感到背脊发凉。文臣们还好些,武将们则面露尴尬之色,他们知道这番话是专门针对他们说的。他们心中暗自庆幸,没有在这件事上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古时候,赏银和军饷都是由户部拨给兵部,再由兵部发放给前线将领。发放的事情由将领独断专行,虽然有监军在场,但往往也会同流合污,吃空饷的风气难以杜绝。林小风深知这一点,所以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要确保每一份奖赏都能真正地发到那些英勇的将士们手中。
“遵旨!”李邦华领旨后并未退下,而是又取出一本题本,“陛下,虽然贼寇暂时退却了,但朝廷的隐忧仍然很多,这是臣所上的题本,请陛下御览。”
“李卿直言无妨,朕有空时会仔细阅读。”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疲惫,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是。”李邦华轻咳一声,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虽然贼寇新败,但京师的防备不可松懈。当务之急是要充实京营和蓟州的兵力,以防贼寇再次来袭,更要防备辽东的建奴趁虚而入。为了勤王之事,蓟辽总督和辽东总兵已经放弃了宁远,辽东已经失守,不得不防啊!”
说完这番话后,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虽然贼寇已经退去,但建奴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实乃心腹大患。如果他们再次入关劫掠,大明就危在旦夕了。八旗军五次入侵中原,明军屡遭重创,经济也受到了严重损失,而且还给了贼寇喘息的机会。如果时机成熟,他们一定会再次发动猛攻,给大明带来重创。百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他们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李卿有什么建议吗?”林小风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臣建议重整京师三大营的兵力。不过臣所说的重整并非他人所理解的那样简单。臣打算将三营的士卒分为两部分:合格者将被正式列入兵册成为士兵;不合格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