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攻陷两关(1 / 2)

加入书签

留在刘义隆率军攻打长安的时候,到彦之率军一路向萧关进发,由于沿途郡县兵力早就被赫连定抽调,最多的也就两千余人,甚至有些县城只有五百守军。

所以,到彦之很轻松来到萧关附近。

萧关,位于长安西北,是长安进入陇东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关中通往西北的战略要地。

唐代很多诗人也都写过有关萧关的诗句,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侯骑,都户在燕然。”就是描写王维经过萧关的。

萧关如果从关外向关内攻打,可以说十分困难,不过从关内攻打就简单多了。

此时的萧关赫连定在此放了八千守军,虽然是拼凑出来的,但是防守如此一座雄关也是可以的。

赫连定是害怕刘义隆出兵攻打陇东,所以他将萧关占据,想以此作为第一道防线。

不过想以八千守军守住萧关似乎有些异想天开,尤其是宋军从关内攻打。

到彦之率领一万五千大军在关下列阵,然后依然是宋军常用的办法,很快投石车就开始攻击,这次宋军所带的轰天雷多数是石灰轰天雷。

所以一开始,夏军就处于被动,关上烟雾弥漫,夏军士卒根本没法睁开眼睛,很多士卒都被石灰灼伤皮肤。

关上哀嚎声一片,就连关下的督战队都没有将逃下关的士卒斩杀,因为这些士卒基本上都已经成了瞎子。

守将得知情况,知道宋军厉害,立即派人向赫连定求援。

一连三日,宋军并未直接攻打萧关,只是用投石车攻击。

除了一开始用轰天雷,接下来用的都是巨石,不过关上的夏军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

这时候,到彦之下令宋军攻关,经过几轮巨石攻击,宋军攻城云梯车已经架好,然后宋军士卒开始向关上进攻。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夏军措手不及,早已习惯宋军每日的巨石攻击,夏军早已懈怠。

很快夏军将领开始组织反击,此时的宋军井阑已经就位,开始向关上释放箭矢,不过由于萧关关墙太高,宋军井阑只能仰射,这是到彦之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宋军依然占据优势,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登上萧关,然后开始驱赶夏军士卒。

萧关守将见事不可为,放弃萧关向统万城方向逃去。

他不敢去陇东见赫连定,萧关丢失虽然不是他的责任,他依然选择去统万城。

到彦之占领萧关之后,立即组织士卒准备守关之物,防止夏军反攻。

宋军将投石车和床弩安置在关墙之上,等待夏军到来。

接到萧关危急的赫连定率军急赴萧关,然而来到关下,看到关上旗帜已经换成宋国的了,他有心想要退却。

副将却劝说道:“殿下,宋军刚刚攻下萧关不久,此时正好趁机夺回萧关,如果宋军稳定萧关以后,再想夺回更加困难。”

赫连定在副将的忽悠下,下令攻关,却在宋军投石车和床弩的攻击下损失惨重。

已经上头的赫连定不计伤亡猛攻萧关,结果在宋军稳固防守下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这时候赫连定反应过来,在此处和宋军死磕不是好主意,下令将副将斩首,然后率军撤回陇东。

此一战,赫连定损失近三千士卒,宋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守城,宋军的床弩要比投石车更具威胁。

击退夏军,到彦之开始加固萧关,以防夏军在此来攻。

另一路柳元景率一万五千宋军向大散关前进。

大散关,是长安西大门,相传最早为周朝散国关隘,故称大散关。

自古以来是川陕咽喉,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这里经过。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就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可见其是兵家必争之地。

柳元景以前被刘裕放在毛祖德身边,善于骑射,勇力过人,此次被刘义隆委以重任,虽然年轻,但是在毛祖德身边多年,学到了很多。

刘义隆之所以让他单独领军,就是让其有更多的历练,而且此次攻打大散关并不会遇到多少抵抗。

此时的长安北部、东部和南部基本落入宋军之手,只有西部和大散关依然在夏国之手。

大散关守将刘阙是匈奴铁弗部人,其将周边郡县所有兵力都聚集在大散关,准备抵挡宋军,而且他设置了两道防线,第一道就是陈仓城。

陈仓刘阙聚集一万兵马防守,其亲自来到陈仓,趁宋军未来之际,将周边粮草搜刮一空,聚集在陈仓和大散关。

柳元景通过斥候早就知道刘阙的部署,所以他派出一片骑兵绕道陈仓和大散关之间,打算截断刘阙退路。

宋军前锋抵达陈仓,首先是和夏军斥候交锋,自负的刘阙认为宋军不过如此,于是派出大量斥候对付宋军,结果损失惨重。

然而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