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丹徒祭母(1 / 2)
刘义隆看着老爹,知道这个曾经的英雄已经暮年,所以现在才能说出这些话,不过刘义隆也知道,这些话也是刘裕心中的刺,憋在心里只会让老爹更加痛苦,说出来会好一些。
刘义隆陪着刘裕继续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刘裕还提到小时候差点让父亲给扔了,还有就是曾经靠砍柴、种地、打鱼、卖草鞋为生。
刘义隆听着这些感触颇深,虽然这些史书上都有记载,可是从刘裕嘴里说出来显然不一样。
刘裕也是汉室后人,不过跟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不同,刘裕生活的时代汉朝已经灭亡,所以这汉室宗亲的名声没有多大用处。
不过刘义隆也十分佩服老爹,基本等于白手起家,能有现在的基业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臭小子,老爹这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不过老爹不后悔,就是担心这基业会守不住,也怪老爹那些年南征北战,一直没有孩子,等到你们出生,老爹都老了,你也不用劝我,我知道自己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毕竟老爹都五十多岁了,好在有生之年还能有你这么优秀的儿子,我也没有遗憾了。”
“老爹别这么说,我是你儿子,儿子希望你能好好活着,老爹你儿子还没长大呢。”
刘义隆半开玩笑的话语让刘裕心情好了许多,刘裕也想看着儿子长大,也想完成自己的心愿,但他明白自己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他还是想多陪陪儿子,毕竟对刘义隆亏欠太多了。
“老爹我想去丹徒一趟,看看母亲。”
“是啊,也该去看看了,我跟你一块去吧。”
“嗯,我这就让礼部安排。”
这次刘义隆不打算低调,要风风光光的去看母亲。
刘义隆离开皇宫直接去了礼部衙门,安排去丹徒的仪仗卤簿。
然后又去了北衙,所谓北衙就是青龙卫的总部,在大元帅府北面,所以称北衙,大元帅府也称南衙。
安排青龙卫两个营作为近卫,又去南衙调麒麟卫三个营为护卫队负责这次出行的安保力量。
安排完后又回到皇宫向刘裕汇报,这时刘裕已经回到寝宫,毕竟身体刚刚恢复,所以不能太过劳累,至于朝政还是由太子监国。
告知刘裕的安排后,刘义隆就回到太子宫,现在太子宫成为了大臣们临时奏报的地方,徐羡之和王昙首在等他,现在两人一个是中书令,一个是尚书令,都相当宰相,他俩一起来应该有重要的事。
刘义隆看到两人不等两人见礼就道:“二位必定有重要的事,不必拘礼,直接说吧。”
“殿下,近几日我等已经把朝政理顺,各部也各司其职,就是最近户部尚书发现国库中钱币杂乱,而且规格不一,这使得各地经商的商人十分不便,今日商会黄会长也向户部递折反应此事。”
王昙首说完徐羡之也道:“殿下,钱币乃是国之大事,昔日战国七雄并立,钱币都不统一,后始皇扫六合才统一货币,而今朝廷已步入正轨,应当考虑统一货币的事了。”
刘义隆早就想统一货币了,现在在宋国就由三四种货币在流通,虽说大批量交易有时也用金银,但是携带十分不便。
刘义隆想到了后世的银票,他掌握造纸技术,可以稍加改进,然后进行印刷,实行纸币,这样各州的交易就会方便很多。
“确实这是个问题,不过我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你们先想办法稳定经济,货币的事情待我从丹徒回来再做商议。”
两人对视一眼,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像是在说太子果然有办法。
两人走后,刘义隆就开始着手货币改革的事情,先把想法写出来,然后让徐羡之他们一起研究研究。
不过现在的主要事情还是丹徒之行,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他把手中的隐藏力量派了出去,把丹徒以及周边都打探一遍。
这次出行王华会跟随,其他大臣需要留下处理政务,谢晦会率麒麟卫跟随,檀道济留守京城,到颜之现在负责水军,所以这次运输船只由他调配。
一切准备好后,刘裕成为皇帝后第一次出巡,这次的仪仗声势浩大,百官相送。
离开建康后直奔濡须口,然后登船沿江直奔丹徒。
刘义隆站在船头,看着两岸的景色有些伤感,这次是去看去世的母亲,越是靠近丹徒,心头越沉重。
刘义隆也想过把母亲迁到建康附近,但是刘裕拒绝了,他怕胡道安还怪他,所以没敢把胡道安安葬在他正在修建的帝陵中。
刘义隆尊重父亲,不过他打算以后自己修陵的时候,在陵寝附近修一座陵,把母亲迁到身边。
这些他也跟刘裕说过,刘裕没反对,只是说让他自己决定。
随着船只靠岸,浩大的仪仗摆开,向着丹徒而去,路过的郡县刘义隆早就传令不允许迎接,仪仗也不会进城,他们会在丹徒城西扎营,只是让丹徒太守准备接驾,一切用度都是朝廷提供,不会让下面郡县为难。
两日后到达丹徒,青龙卫负责防御,麒麟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