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 记忆的台湾(1 / 2)
提到19世纪中叶的台湾岛,就不能绕过一个人去,他就是刚刚吓晕过去的船政大臣沈葆桢。
在真实的历史上,当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执行海外扩张的计划,当时他们第一步就是吃掉了琉球,废除了琉球国祚,让琉球彻底成了日本的一个县。
紧接着他们的眼光就往南投,盯上了台湾这块肥肉,这也就有了后来的牡丹社事件。日本政府借口两艘琉球渔船的渔民被台湾高山族所杀害,开始谋划出兵,而领兵的大将就是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
说起1871年的牡丹社事件,这里面的历史隐秘确实是不少,当时日本的军国分子们,对战争的方向大体有两个不同的战略计划。
一个就是有名的征韩论,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是要以韩国为跳板进攻对面的大陆。而另一个战略计划支持者稍微少一点,那就是以西乡兄弟包括九州势力所支持的征台论。
这两种战略方向,其实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内部的一次分裂,甚至从这两个论点中引发了百年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矛盾,甚至后期的二二六兵变都有是这种思想冲突的某种延续。
究竟是走侵略大陆的国策,还是学英国进行海外殖民的大海洋国策?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涉及到日本整个民族为来的走向,和数不清资源的投入。
事实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之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策也不可能不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
在这两种思潮的碰撞中,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们,坚决支持日本的征韩论,因为英国自古就是一个海洋利益至上的国家,对于大陆强国他们天然的就要进行制约,越是大陆强国他们就越要把对方搞的混乱不堪。
在欧洲挑起普法之间的战争,在北美支持内战的南方,甚至鼓动墨西哥和美国交恶。更别说遏制沙俄了,英国为了教训沙俄都能跟法国联手派遣陆军进行决战,可见英国人对大陆强国的警惕心有多么强大。
对付亚洲也是同样的道理,清国不能太强大了,经常发生点战争,包括内战啥的,是符合英国人的利益的。
其实肖乐天穿越而来的21世纪也同样如此,欧洲文明巴不得中国内战呢,打的越凶越好,别的地区越乱就越对本国的经济有利。
其实也不一定是想侵略中国的土地,有时候搞乱你,只不过是想把中国的资本逼出来,逼到安全的避风港里去,逼到他们的羽翼之下。
当时英国支持征韩论,甚至在甲午海战中支持日本,这都有人家深层的大国战略考虑的,这还真跟道义没有关系。
可是西乡从道兄弟两个,居然和英国人唱反调,居然提出了一个南下征台论!而且还策划了牡丹社事件,就要开始动手了,这可让英国人非常不爽。
那时候英国人在东亚的势力已经越来越深入了,他们不可能允许日本全力发展面向海洋的国策,公海上的黄金航道天经地义的就应该是英国人的自留地,谁都别想分一杯羹。
气急败坏的英国下令所有公司和个人都不许给日本南下士兵提供船舶服务,无论开出多高的价码,也不许一艘船租借给西乡从道。
与此同时,英国还发动日本国内很多政客开始做西乡的工作,希望他能够放弃那个不切实际的计划。
当时的西乡从道仅仅征集了三千六百名士兵,手上除了两艘幕府高价买来的武装商船之外,多一艘船都没有。
西乡的军队驻扎在长崎准备出发,结果发现所有西方人没有一个人租给他船只,甚至日本的大藏卿大隈重信天天追在他屁股后面苦劝,让他放弃。
西洋人不借船给他,日本民间的船根本无法进行远洋航行,再加上明治政府也不同意他的计划,这下西乡从道可难办了。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西乡会知难而退的时候,日本武士特有的疯狂劲再一次发威了,西乡突然宣布“停止出兵将会影响士气,如果政府强行停止出兵,我愿退还天皇的全权委任敕书,以贼徒之姿直捣生蕃的巢穴,绝对不会累及国家!”
这话说的够力度,你国家要是不同意我打仗,我就立刻脱离军队序列,带着这三千多士兵当海盗去,并以海盗的身份去占领台湾。
历史上没有记载,所以肖乐天至今也没弄明白,三千六百多士兵究竟是怎么塞到两艘武装商船里面去的,可是不信还不行,真是的历史上西乡带着的三千士兵还就这么样来到了台湾。
这件事,史称‘西乡大暴走’!
牡丹社事件发生于1871年,而西乡出兵则是1874年4月日本组建台湾都督府之后的5月。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日本组建台湾都督府并组建征台军一直到炮声在台湾响起之后,大清朝廷之上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发生了。
最后还是英国公使威妥玛主动联系到了清政府,告诉他们你们别发呆了,台湾都让日本人给炸了,日本人都已经登陆并在龟山建造城堡了,你们怎么还无动于衷呢?
威妥玛真的是高看这些人,清政府并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