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李世民成了偷粮贼。(1 / 2)

加入书签

萧嫦曦扫了秋娘一眼,见她眼神闪烁,惊疑不定。</br>于是,萧嫦曦抬手轻敲了一下车窗,柔声说道:</br>“你莫要多想,先在府上安心住下。等郎君回来自会为你解惑。”</br>秋娘抿了抿嘴唇,欠身说道:</br>“奴婢遵命。”</br>萧嫦曦的马车离开没多久。</br>一辆黑色的四轮马车,在几十名扈从的护卫下,驶入了秦家庄的地界。</br>李世民透过车窗望向外面,入眼便是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br>阳光下微风拂面,绿油油的麦田,荡漾起了滚滚的麦浪,画面波光粼粼,甚是好看。</br>不等马车停稳,白龙鱼服,作商贾打扮的李世民,便急吼吼地跳了下马车,朝路边的麦田跑去。</br>身为尚书省左仆射的房玄龄,紧随其后,也跟着跑下了马车。</br>毕竟,一株麦穗可能代表不了什么,可成片成片的麦田就不一样了。</br>若是天下所有田地里的粮食,都能从一年收一季,变成一年收两季。</br>那么大唐以后就不会再缺粮了,而天下的百姓,也会有更多的余粮。</br>有了余粮,大唐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br>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有利于大唐的一点,便是人口必将迎来暴增。</br>如今大唐初定,无论是户籍数量,还是朝廷在册的耕地数量,和前隋开元年间还有很大的差距。</br>而户籍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封建王朝兴衰的重要指标。</br>户籍增加了,又会促进税收,朝廷的税收增加了,面对天灾人祸时,才能游刃有余,保下更多百姓的性命,百姓也就有了安全感。</br>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了,又会生更多的孩子。</br>如此才会有良性循环。</br>可现实却是,大唐立国已有十余年,户籍这些年来却增长缓慢。</br>究其根本就是粮食不够吃。</br>就以京兆府为例。</br>作为大唐的京畿重地,京兆府不可谓不繁华。</br>可即便如此,京兆府每年冻死饿死的百姓不知凡几。</br>连京兆府的许多百姓,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就更不用说其余州府的百姓了。</br>有句老话怎么说的,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br>百姓们吃都吃不饱,整日在为活着而四处奔波。他们不去偷不去抢,已经很难得了,又哪里有余钱和精力娶妻生子啊!</br>李世民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又岂会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呢。</br>所以啊,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病。</br>他要成为一代圣明君主,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br>粮食问题就是他最大的拦路虎。</br>眼下灭杀拦路虎的机会,就摆在眼前,李世民如何能不激动呢!</br>“玄龄,你快来看。”</br>李世民蹲在地头,手捧着一大把麦穗,头也不回地说道:</br>“这简直就是神迹啊!”</br>房玄龄眼神痴迷地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神情激动道:</br>“天佑大唐啊!”</br>接着,房玄龄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br>“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br>一旁的无舌见状,跟着跪伏于地,扯开嗓子喊道:</br>“老奴为陛下贺,为大唐贺。”</br>李世民手里攥着一把麦穗,缓缓起身,望着一望无垠的麦田,放声大笑。</br>那笑声畅快无比,仿佛多年来压在胸口的大石,一下子便消失了。</br>正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苍老的暴喝。</br>“市井汉!你们好大的狗胆,居然敢偷盗府上的粮种!”</br>(备注:市井汉,唐朝是骂商人的专用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傻b。)</br>李世民表情一僵,转头望去便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拄着一根拐杖,骂骂咧咧地朝这里走了过来。</br>房玄龄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说道:</br>“陛下息怒,老农无知,还请陛下莫要怪罪于他。”</br>长这么大第一次被人骂作市井汉的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后,缓缓点头。</br>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朝着水泥路上的护卫们,摆了摆手,让他们不要为难老者。</br>不多时,老者便拄着拐杖来到了李世民等人跟前。</br>老者不是别人,正是秦府负责水稻种植的老管事牛恒。</br>近日,随着田间的小麦日渐成熟,每天都会有许多外乡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