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看法(1 / 2)
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位于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铁路交汇处,和俄国中南部的交通要地,也是这个地区最大的城市。
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往西4100公里就是莫斯科,自1628年沙俄在该地建立要塞,1823年为叶尼塞县的首府,1896年西伯利亚铁路开通,随着工商发展和人口剧增,克拉斯诺亚尔克斯成了该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和交通中枢。
3月12日凌晨,中国国防军在西北、蒙古两地突然发动攻击,边境前线的部队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全部崩溃,当天苏维埃红军失去了所有前线防御工事,并在中国国防军的立体战术下打得溃不成军。
前线的部队不是被歼灭就被俘虏,驻扎在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的一个军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中国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突进,很快就打到了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地区。
当中国人的军队离克拉斯诺亚尔克斯30公里的时候,苏维埃红军这才慌忙组织防御,以其用地形和坚固的要塞挡住中国人的进攻。而这时候,周边的各支部队也陆续向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增援,到3月15日下午,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已经聚集了大约六万守军。
担任临时最高指挥官的是克拉斯诺亚尔克斯警备司令,第一十七军军长洛吉诺夫斯基,在得到前线溃败的消息后,洛吉诺夫斯基本想组织部队给予反击,但没想到中国人来的这样快,当他刚刚把部队组织起来,中国人的前锋就到了。为保守起见,洛吉诺夫斯基以安拉加河以南和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东部布置防御,利用当年沙俄的要塞为防守要点。准备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洛吉诺夫斯基早在欧洲大战时就是沙俄旧军队的高级指挥官,革命爆发前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革命成功后先后担任过师长、师政治委员、副军长和军长各职。可以说,洛吉诺夫斯基这人还是有点战术能力的,要不然也不会被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的警备司令兼一十七军军长。
但他所做的防御准备一切都是按照欧洲战争中的经验来布置的,这种防御在如今的立体化打击下已经不在适用。而前线各部队的溃败也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由于消息闭塞,洛吉诺夫斯基并不了解前线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前线的溃败是由于叛徒的出卖和中国人的偷袭。在拥有重兵和坚固要塞,再加上天然地形的帮助下,守住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绝对不在话下,对此洛吉诺夫斯基非常有信心。
而事实也是如此,3月15日至17日的两天里,中国人的几次进攻都被挡住了。各处阵地打得有声有色,部队的伤亡也不大,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这样一来,就更加给了洛吉诺夫斯基强烈的信心,他甚至发电报给莫斯科,保证在克拉斯诺亚尔克斯死死拖住中国人的主力,等待援军到来。到时候再发起猛然地反击,彻底打败敌人应该不在话下。
洛吉诺夫斯基的好心情同样使得各高级军官放了心。几天的战斗使得他们从最初的恐慌中镇静下来,并觉得敌人也不是那么的强大。以红军的能力完全可以挡住对方。以等待反击的机会。
一时间,这种感觉充斥了整个守备部队,但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非但没有高兴,相反忧心忡忡。这个人是一十七军的一个年轻参谋,名字叫作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和大家的判断不同。朱可夫认为目前在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的僵持是绝对不正常的,假如中国人的攻击力仅仅如此的话,那就算有叛徒出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导致边境前线的部队崩溃并被敌人歼灭。
何况,经过两天的观察,朱可夫发现对面的敌人在以步兵向防御阵地发动攻击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尽力。和己方的伤亡相比,对方的伤亡更小得多,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进攻只是一个假象,其目的很可能是麻痹对方,而在背后安排着什么。
对此,朱可夫判断,中国人在目前还没真正投入全部实力,或者说他们可怕的攻击力并没真正展现出来,如果被中国人所现在表现所迷惑,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就会吃大亏的。尤其是像克拉斯诺亚尔克斯这样的重要地区,一旦失守,其后果不堪设想。
越琢磨越觉得有这可能,朱可夫为此向参谋长建议调整防线,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同时在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铁路各要紧处设置好炸弹,以保证一旦情况有变可以彻底破坏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的水陆交通,以阻止敌人利用水陆工具直入俄国腹地的企图。
对于朱可夫的建议,参谋长根本不屑一顾,他认为这个年仅20多岁的毛头小子完全就是异想天开。要知道现在英勇的红军已经把敌人给牢牢挡住了,接下来最要紧的是考虑怎么拖住敌人的主力,等待援军到来后发起反击。
朱可夫的这些建议根本就不切实际,完全就是充满了投降主义和逃跑主义的思想。为了挽救一个年轻人,参谋长不仅没接受朱可夫的建议,反而把他给狠狠训斥了一顿。
碰了一鼻子灰,朱可夫不仅没打消进言的念头,相反还惹得他做出了更加强烈的一步。他在被参谋长训斥的几小时后,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