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外交纠纷(1 / 2)

加入书签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阿富汗一直受到俄罗斯和英国这两个大帝国的控制,然而20世纪30年代,随着这两大帝国势力的减弱,阿富汗获得了一些喘息的机会。

1934年,阿富汗加入了国际联盟(国联),并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合作早在1922年就开始,到1936年,两国签署了一份友好条约,随后一小部分美国人开始涉足阿富汗的教育、贸易和石油开发领域。直到1942年,美国才任命了常驻阿富汗大使,但当时美国并没有将阿富汗视为具有巨大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国家。

在1937年,阿富汗与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签署了友好条约《萨阿达巴德条约》,尽管这个条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阿富汗在这一时期接受了来自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友意大利和日本的援助。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德国的情绪在阿富汗得到了加强,但阿富汗仍然拒绝允许俄罗斯的贸易代表团常驻,而对德国则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拒绝。1937年,柏林与喀布尔之间开通了每周一次的航空服务,这条航线后来延伸到中国。

德国公司在喀布尔设立办事处,建立工厂,矿产专家开始在帕克蒂亚省的敏感边界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开采,这使得英属印度陷入困境。德国的人类学家在努里斯坦地区进行调查,这引起了英属印度的猜疑。德国技术专家还指导建设基础设施,如桥梁、灌溉大坝和发电站,然而,这些工程在随后的春季洪水中几乎被摧毁殆尽。阿富汗的学生还被派往日本留学。

纳粹使节利用其宣称的种族主义来扩大侵略,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纳粹使节使一些受过教育的阿富汗人相信他们是“原始的雅利安人”,与此同时,他们反对普遍传播的观念,即普什图人是《圣经》中遗失的以色列部落之一。在阿富汗,纳粹使者塑造自己成为一个从老帝国控制下独立的现代化典范,代表一条既避免共产主义又远离无神论和反传统因素的道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1945),阿富汗政府内的一些人预计与纳粹德国结盟,以成为对抗传统敌人(英属印度和苏联)的平衡力量。这些人可能至少得到了国王查希尔的支持。1940年6月,德国在战胜法国后,阿富汗与德国进行了进一步的磋商。

影响深远的国民经济部长阿卜杜勒·马吉德(曾帮助阿富汗建立国家银行体系)告诉德国,阿富汗政府准备积极支持印度一侧普什图人的叛乱,以转移英国的战争资源,同时纠正大多数阿富汗人所认为的历史不公。德国驻喀布尔的大使向其政府报告,认为阿富汗可能加入轴心国组织,希望向阿富汗提供飞机和坦克,以便其与苏联周旋(尽管后来并未与德国结盟),并计划支持阿富汗争取出海口的领土。两国还商讨共同支持伊拉克的反英叛乱。德国驻阿富汗的代理机构在商业和调查活动的掩饰下,与边境地区的反英武装有接触,并协助进行了对印度的破坏性袭击,尽管其中一些人后来被英国或阿富汗军队逮捕或杀害。

然而,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的入侵改变了力量平衡。同年8月,由于伊朗国王拒绝驱逐德国政府代表,英国和苏联联合入侵伊朗,并更换了伊朗国王。10月,英国和苏联对阿富汗提出类似要求。首相哈希姆回应说,将要驱逐所有交战国的非外交人员,但实际上,为了平息在阿富汗国内因此事而引起的愤怒声音,首相随即放弃了这个决定。他召集了支尔格会议,再次声明恪守中立。最终,在战争期间,阿富汗通过向英属印度大量出售农产品和向美国出口羊毛,在国际形势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同时,阿富汗还与其他同盟国成员,如中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德国战败后,英国即将撤离印度,苏联也在战争中受到摧毁。面对这种国际形势,新任的阿富汗首相沙·马哈茂德转向战胜国美国,并将其视为可能的发展伙伴。他设想通过以阿富汗、德国和日本之间的水利灌溉合作为基础,在阿富汗西南部推动雄心勃勃的“赫尔曼德河谷工程”,以扩大阿富汗的农业生产。他希望这个计划能够为阿富汗生产大量的农产品,并通过水电推动工业的发展。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工程在1946年到1953年与圣弗朗西斯科工程公司莫里森-克努德森合作的几年间,尽管得到了来自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大量资金支持,但只完成了其中的一些目标。这个工程的失败与经济、社会综合因素有关,未考虑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阿富汗工程和行政资源的不足、资金和研究不足等因素,使其成为冷战时期国外援助项目中最早出现的雄心过剩、效果欠佳的范例之一。然而,这个工程成功地为阿富汗培训了大量的机修工和其他技术工人。

赫尔曼德工程不明确的结果让美国失去了对阿富汗的更大兴趣。美国拒绝向阿富汗出售武器,尽管阿富汗在1948年提出了这个请求,并且首相沙·马哈茂德在1951年访问美国期间也提出了这个请求(由武装部长即后来的首相穆罕默德·达伍德起草)。华盛顿方面担心,阿富汗可能会利用这些武器来侵扰其重要盟友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此外,美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