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二次英阿战争(1 / 1)

加入书签

1877年,俄国以保护基督教居民为借口,向土耳其控制的巴尔干地区派遣大量军队。在一系列胜利后,俄国军队逼近君士坦丁堡,这座既是东正教圣城,也是俄皇野心追求的古老目标。

对英国而言,这是一次红色警报,他们立即派遣舰队穿过达达内尔海峡。在经过6个月的军事对峙后,两大帝国在欧洲柏林会议上达成了妥协。然而,当时的结果仍令人怀疑。此后,考夫曼在土库曼斯坦集结4万人的军队,准备牵制性地侵略印度。由于不愿在未见印度之前与阿富汗发生冲突,考夫曼命令斯托利托夫率领250人的代表团前往喀布尔,逼迫希尔·阿里支持他的进军计划。

希尔·阿里试图阻止这些俄国人,但他们最终抵达他的都城。1878年7月22日,不知前一天英俄已在欧洲实现和平的情况下,这支俄国代表团与希尔·阿里会面,并提议建立防御性和进攻性的军事同盟。根据这个协议,俄国可在阿富汗境内驻军,还可将其道路和电报系统延伸至阿富汗。希尔·阿里似乎同意了这一要求,但是否履行这些协议尚不明确,因为俄国代表团大部分成员得知英俄已实现和平后,迅速离开喀布尔。

尽管入侵计划悬而未决,莱顿对俄国得到许可而他的使节长期被排除在外感到愤怒。他要求阿富汗政府允许一支英国使团进入喀布尔。然而,希尔·阿里的儿子阿卜杜拉·贾恩于同年8月18日去世,因此希尔·阿里在回复莱顿的信件之前,请求有时间举行适当的哀悼。莱顿不耐烦且不愿等待,派遣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前往开伯尔山口,但由于受到阿富汗地方长官的武力威胁,不久即撤军。尽管希尔·阿里最终在使节问题上做出妥协,但他作为一位丧子的“埃米尔”未能主动道歉,导致莱顿不满。可能在伦敦政府的指示下,1879年11月22日,英国总督下令英军从三个方向入侵阿富汗,占领坎大哈、贾拉拉巴德以及喀布尔南部的古勒姆河谷。

在铁路和电报网络的支持下,英国军队直接逼近阿富汗边界,武器装备远远超过阿富汗。格林机关枪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此时,英国人及其忠诚的锡克教徒募兵对普什图人的战略战术更为熟悉,可能受到对第一次英阿战争的悲惨失败的复仇欲望的驱使。尽管希尔·阿里招募的士兵对他们的部落首领忠诚程度不及预期,但他的军队未能展开有组织的防御。

希尔·阿里转而请求之前的俄国请求者的援助,但俄国对与英国再次交战失去兴趣。希尔·阿里任命他的儿子雅各布·汗为摄政王,并亲自前往阿富汗北部边界,试图亲自前往圣彼得堡寻求沙皇的援助。然而,俄国拒绝了他的通行,他只得返回,并于1879年2月21日在巴尔赫附近去世。

继任的“埃米尔”雅各布,由于缺乏来自同胞的一致支持,被迫于同年5月26日与英国签署了不平等的《冈达马克条约》。根据该条约,英国同意从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地区撤军,但保留他们已经占领的接近南部开伯尔山口以及其他山口的领土(这些领土至今保留在巴基斯坦一侧)。阿富汗人对于这一条约中让人感到耻辱的规定至今仍心存不满。

根据条约,雅各布同意后继的“埃米尔”必须“遵照英国的建议和愿望行使与外国政府的所有关系。”除此之外,英国最终获得了在喀布尔以及其他地方设立常驻代表团的权力。作为回报,英国同意每年支付“埃米尔”6万英镑的薪水,并承诺保护阿富汗免受无端袭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