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与英属印度的战争(1 / 1)
尽管波斯王从赫拉特撤军未能使英国平静下来。英国深知历史上每一个征服印度的征服者都是通过阿富汗西北山口进入印度的。因此,英国认为只有在喀布尔建立一个英国保护下的强大政府,才能够阻止俄国、法国或其他内陆侵略者。这样的政策还有助于将英国的贸易渗透到中亚地区。
1838年6月,洛德·奥克兰策划了一个与兰吉特·辛格和舒贾的三方协议。根据这个协议,舒贾将成为喀布尔的最高统治者,白沙瓦及其周边地区被正式割让给兰吉特·辛格,而英国将使其力量扩展至印度的极限地带。英国同意提供资金以取悦其他团体,并贿赂各个普什图部落首领,但这些首领的支持后来被证明毫无意义。
最初,英国计划依靠从兰吉特·辛格军队中招募的穆斯林士兵。然而,后来证明这支由穆斯林士兵组成的军队不愿进行侵略,甚至拒绝通过白沙瓦和开伯尔山口。出于对锡克教徒吞并阿富汗后可能威胁到自身权益的担忧,英国方面接受了这些穆斯林士兵的决定。东印度公司决定培植一支属于自己的由印度教徒组成的侵略部队,总人数达21000,包括英国和印度编队以及舒贾雇佣的数千雇佣兵。此外,还有约38000名军营随员和30000头骆驼。
同年10月1日,洛德·奥克兰发布了著名的《西姆拉宣言》。在这个宣言中,他详细叙述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蓄谋挑衅,并宣布了东印度公司侵略其领土、并将舒贾安置为阿富汗“合法”统治者的明确意图。洛德·奥克兰甚至指定了永久的英国代理人,在舒贾掌握权力的时候,能够给他忠告建言。虽然洛德·奥克兰的行动得到了伦敦政府原则上的支持,但不久之后,印度和英国的舆论哗然,批评这是一次轻率、不必要和不公正的行动。然而,事已至此,1839年12月,侵略军队从印度的菲罗兹布尔出发,击退了俾路支部落民,并于第二年3月到达杜兰尼边境的圭达。
1839年4月,英国不费一兵一卒地占领了坎大哈(当地部族首领被收买,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兄长逃跑)。而伽色尼城于同年7月经历了一场恶战后沦陷。在这次战斗中,凶猛的伊斯兰教勇士第一次露面。原本坚不可摧的山上要塞(城墙60英尺厚,150英尺高)迅速陷落于英国将军约翰·基恩之手,尽管城墙是由于内部的叛变而被攻破的。到了8月6日,英印联军已经到达喀布尔。多斯特·穆罕默德被大多数支持者遗弃,逃往北方的巴米扬,随后再逃往布哈拉。舒贾和他的英国后盾第二天便进入了喀布尔。
在这一时期,让英国感到遗憾的是,舒贾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受到广泛欢迎。与此同时,作为统治者,他支配的税收并不足以维持适当的武装力量。英国现在意识到,在阿富汗必须维持一支坚固的卫戍部队,以确保他们这次戏剧性的成就的安全,尽管他们也深知当地人对大量外国异教徒(印度教徒和基督徒)的出现表现出强烈的怨恨。
尽管大部分部队被遣返印度,但仍有一个师留驻坎大哈,而另外两个旅留在喀布尔。到了1839年末,一支由5千人组成的俄罗斯武装力量进入咸海南部的希瓦可汗领地。这个消息让喀布尔的英国司令官威廉姆·麦克纳顿爵士更加深信,英国先遣部队只能留在阿富汗,即使俄罗斯的行动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英国侵略的回应。然而,一个寒冷的冬天让俄罗斯人苦不堪言,最终不战而退。
舒贾迫切需要英国军队的支持,但不允许英国人驻扎在喀布尔的历史遗迹——巴拉·希萨尔城堡。舒贾担心,该城堡占据喀布尔居高临下的位置,可能会激起更多的仇恨,而他一直希望赢得民众的支持。因此,他要求英国人居住在他的宫殿中。随后,这两个旅的士兵,以及他们的英国和印度的家眷随员,被派往喀布尔城外一个无遮蔽、无防卫的兵营。
留下的历史残片与这个英帝国传说中最血腥的灾难之一是相符的。战争的故事通过几代阿富汗人的传承和讲述,最终成为了塑造其不屈的民族意识的一部分。或许,这也有助于形成他们对外国人代表的现代价值的全国抵制。
↑返回顶部↑